9.C点拨:从图示来看.①处位于向斜的侧部.岩层整体性强.比较牢固.②修建公路使上层岩层失去了支撑.易顺岩层交界面滑动.③处没有破坏岩层的整体性.④处为背斜侧部.工程破坏了一侧岩层的结构.加上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产生整体滑动. B卷 综合应用创新预测题 备考10 测试考点2.7 图14-7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图.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 .常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有 和 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 .经常引发 等灾害.反映了自然灾害 的特点. (3)如果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常会出现 等气象气候灾害.原因是 .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通常是 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判断下列问题。

   

1.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2.从图示来看(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2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从图示来看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B.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C.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D.原煤生产占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24.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外依赖性

C.加强国际合怍

D.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2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1.从图示来看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B.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C.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D.原煤生产占生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外依赖性

C.加强国际合怍 

D.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2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小题1】从图示来看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B.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C.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D.原煤生产占生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小题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外依赖性
C.加强国际合怍
D.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2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示来看( )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B.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C.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D.原煤生产占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  )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外依赖性

C.加强国际合怍

D.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