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0.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1月均温③地比②④两地低,7月均温③地比②④两地高,③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比②④两地大。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等压面在大陆上方向上凸起,据此可判定大陆近地面温度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因而空气从大陆吹向海洋,B项正确。
读“水循环示图”,回答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示意图只反映了海陆间循环 B.本图完整地显示了水循环的环节
C.陆地地表径流都流入海洋 D.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
2.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陆地蒸发 B.水汽输送 C.陆地降水 D.地表径流
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小题1】与北京相比,南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各地农业减产。
【小题3】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小题4】向斜成为山岭是因为槽部受挤压,物质堆积形成的。
【小题5】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
【小题6】工业联系必然引起工厂近距离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区。
【小题7】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
【小题8】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会改变劳动力分布的空间格局。
【小题9】可以利用GIS和GPS技术,对城市交通流量实施监测。
【小题10】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