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陆地水体类型 (1)按空间分类:①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②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2)按循环周期分类:①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利用少.破坏后难以恢复.②动态水资源: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周期短.是开发利用的重点. (3)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类 型 潜水 承压水 埋藏条件 在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 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主要补给方式 大气降水.地表水 补给区的潜水 主要特点 埋藏较浅.受气候影响大.水量不稳定.易受污染 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水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环境问题 1.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2.过量开采形成漏斗区.引起地面下沉.沿海地带海水倒灌.水质恶化 污染及过量开采后不易恢复 案例剖析 重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考题1 在图11-1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据此回答: (1)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 A.①>②>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 D.①<②,①>③ (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地进行检测( )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在任何时候②③的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②③的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考题1点拨:第(1)题①是地表径流.视其地面的坡度.应该是流速最快的一类.②是潜水.③是承压水.其流速取决于潜水的自由水面和承压水位的高度差.从图上只能看出潜水和承压水的坡度大致相同.无法比较两者的流速快慢,根据图示.地表径流的速度分别比潜水和承压水的流速都快.第(2)题主要考虑径流速度.因为②③径流速度较慢.只有当①达到最大污染浓度数天以后.②③才能达到最大污染浓度.而且最大污染浓度的持续时间比①要长.第(3)题在考三类径流速度的基础上联系三类水资源更新速度.答案:D总结提示:水体污染的净化速度与水体更新速度有关.动态水资源净化速度快.静态水资源净化速度慢. 考点2.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 (1)河水最主要的来源:大气降水. (2)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分布. 径流变化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主要分布区 径 流 变 化 较 大 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水 夏秋两季为主 流量较大.流量的变化也较大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河流 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 春季为主 流量年际变化较 小.季节变化较大 温带和寒带地区,我国东北山区 冰川融水 夏季为主 流量小.流量季节变 化大.年际变化小 高山冰川地区,我国西北高原山区 径流稳定 湖泊水 全年 稳定.有调节流量的作用 普遍.我国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下水 全年 稳定而可靠.与河流可互补 普遍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考题2 (典型例题11-2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题. (1)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考题2点拨:本题的解答关键是对图中气温.降水与河流补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判断①是雨水补给.②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②冰川积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气温及冰川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图中②的补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主要是: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快.融化量增加快.另一方面随着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积雪量也在减少.因此虽然夏季气温最高.但是由于积雪量的减少.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的高.答案:A 考点3.水循环 ①海洋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⑦大气降水④下渗 ⑤地表径流 ⑥地下径流⑧陆地蒸发 归纳:①外流区水循环环节多.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②内流区受海洋影响小.水循环弱.水资源贫乏.外流湖是淡水.内流湖多为咸水.内流湖有地表径流输入.无或少地表径流输出. 考题3 陆地循环发生在( ) A.内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B.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C.内流区域及其外流区域之间 D.内.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考题3.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陆地循环的概念.它是指陆地降水通过蒸发等形式形成水汽进入上空.再凝结成降水落到地面的水循环运动.内流区域的降水不能通过径流回到海洋.外流区域的降水大部分形成径流回到海洋.小部分参加陆地循环.陆地循环不只发生在陆地的内流区域.也发生在陆地的外流区域.答案:D 考点4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 (1)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气候.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阴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②热量和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明显. (2)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水生植物莲和旱生植物骆驼刺因水分条件的不同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①对气候的指示作用.a.植被类型的差异指示气候条件: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的气候特征.b.植物指示气温:“枣发芽.种棉花 .反映了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C.树冠指示风向: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d.树桩年轮.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出降水量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条件下.年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降水量较少.②对水源的指示作用.③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④对地理方位的指示作用.a.树桩年轮.树木向阳面生长快.背阳面生长慢.在树木年轮上反映出靠北树桩年轮较密.南面较疏.b.植物群落.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茂盛.在山坡上反映出南坡比北坡植物茂盛. 考题4 下面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地区适宜碱蓬生长 B.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根部系统不发达 C.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D.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条件 考题4点拨:碱蓬生长在碱性土壤中.而江南丘陵为呈酸性的红壤.故A不正确,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叶片小.有的退化成细刺.根系发达.故B不正确,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热量.光照和水分.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故C不正确.答案:D总结提示:环境决定植物的分布.植物的分布也就对环境有指示作用. 考点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生物影响地理环境的根本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①本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于有机体中.满足生物的生命活动.②作用:通过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运动.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使地理环境的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改变大气成分.原始大气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氮和水汽.现今大气成分:氮.氧为主.氧来自光合作用,氮部分来自细菌对氮化合物的分解.②影响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考题5 读图ll一4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直线上画箭头.以反映出居民区与城市绿地之间的空气对流运动. (2)由于上述对流运动.会使清洁的空气由 流向 .在这种空气对流运动过程中.居民区的空气湿度将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3)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绿地.绿地还具有哪些作用? 考题5点拨:此题旨在强调生物资源.特别是绿色植物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调节作用. 答案:(1)略(垂直方向:建筑区向上.绿地向下,水平方向.地面由绿地指向建筑区.高空由建筑区指向绿地.)(2)绿地居民区增大减小 (3)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考点6.土壤的组成及肥力特性 (1)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分.空气.养分和热量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2)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及其特点比较 物质组成 矿物质 有机物 水分与空气 特点 比重最大.能够释放出矿物养分 含量不高.集中于土壤表层 贮存于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两者比例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作用 土壤中矿物养分 的主要来源 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 与发展.释放以氮素为主 的养分.同时放出二氧化 碳.加强植物光合作用 保障土壤通气透水.蓄水保湿.若水分 过多.则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若水 分缺乏而空气过多.则造成植物养分和 水分供应不足.使植物枯萎 考题6 关于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土壤是可更新资源.无论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土壤.其肥力也不耗损 C.一般说来.土壤中的有机质多.就是好土壤 D.肥沃的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考题6点拨:土壤是可更新资源.在合理的经营管理下.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被利用而耗损.反而会得到改良和提高,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好土壤不仅与有机质的含量有关.还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答案:AD 考点7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2)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②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3)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①参与形成过程 ②影响: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使土壤肥力退化.如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反之.可使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和提高.使土壤得到改良. 考题7 我国东北平原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有机质 B.“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火山口喷发的火山岩风化形成的 C.“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流水侵蚀带来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沉积形成的 D.“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农民年复一年用粪肥培育出来的 考题7点拨:东北平原 lz的黑土是因富含有机质而肥力很高的自然土壤.是一种地带性的土壤.因土壤的表层含有草木腐败的腐殖质层而使土壤呈现为黑色.答案:A总结提示:我国一些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如南方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红壤的形成与其湿热的气候有关.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富含矿物质.是紫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  ]

A.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B.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C.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D.使海洋水体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a棻渲恃?/P>

B.

b椦医??/P>

C.

c棾粱??/P>

D.

d椦医?/P>

(2)

下列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循环类型中,参与水汽量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B.

世界上淡水储量最大的水体类型是湖泊水

C.

陆地水体中更新速度最快、循环周期最短的是冰川水

D.

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补主要取决于二者水位高低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1985年,在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按陆地水的空间分布划分,河流水属于________水。根据陆地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划分,河流水属于________水资源。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水、________水和________水。

(3)美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河,它从北向南流经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________平原,注入________。

(4)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全球的水处于________平衡之中。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________。如果人类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________。

(5)选择(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①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②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

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6)根据图示资料,要减轻河流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应减少________、________的投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下题。

(1)

若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甲为岩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与①作用有关。

B.

喀斯特地貌是③作用的结果

C.

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

大理岩属于丙类岩石中的一种

(2)

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①~④为水循环各环节,甲、乙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B.

丙、丁之间水体类型发生了转化

C.

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①

D.

④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和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1)~(2)题。

(1)(北京海淀模拟)若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甲为岩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与①作用有关

B.喀斯特地貌是③作用的结果

C.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大理岩属于丙类岩石中的一种

(2)(北京海淀模拟)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①~④为水循环各环节,甲、乙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B.丙、丁之间水体类型发生了转化

C.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①

D.④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和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