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以 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了 . . 开采和加工. 与 制造等工业.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工业革命初期,发生了以________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以________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________,产生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20世纪的50~60年代,挪威的农村人口出现了稳步下降的趋势。农村人口的比例从50年代的43%下降到60年代的40%;进入70年代,进一步下降到37%。在整个农村人口下降的过程中,最北部的Finnmark地区下降的速度最为显著,而在受到石油工业影响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Agder和Rogaland),城市人口增长的势头最为强劲。?

为了使人口不断流失的农村地区获得比其他地区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多的就业机会,以避免人口的进一步流失,挪威政府采取资源下沉、扶持生产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向这些自然条件不佳的农村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在70年代后期,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一种直接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问题地区”的发展,也保住了挪威作为欧洲经济委员会成员国的地位。?

从1973年开始,挪威政府向不同产业部门的投资倾斜政策开始付诸实施,该年度向农业部门的投资达到29亿克朗,而向其他产业的投资总和则只有19亿克朗。这种投资倾斜的趋势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77~1985年的7年内,每年向农业的投资额均保持在79亿~93亿克朗,而向其他所有产业的投资总和只维持在22亿~40亿克朗的幅度内。?

除此之外,大量的公共服务也被引导向农村地区倾斜。在38?5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标准上提供全面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得挪威农村地区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岗位不断增长。1970年,挪威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人口占到当地就业人口总数的28%,而到了198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0%。农村公共服务部门的人口就业率的大幅上升对这个国家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口居住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1)挪威为走向城乡协调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2)挪威城乡协调发展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20世纪的50~60年代,挪威的农村人口出现了稳步下降的趋势。农村人口的比例从50年代的43%下降到60年代的40%;进入70年代,进一步下降到37%。在整个农村人口下降的过程中,最北部的Finnmark地区下降的速度最为显著,而在受到石油工业影响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Agder和Rogaland),城市人口增长的势头最为强劲。?

为了使人口不断流失的农村地区获得比其他地区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多的就业机会,以避免人口的进一步流失,挪威政府采取资源下沉、扶持生产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向这些自然条件不佳的农村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在70年代后期,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一种直接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问题地区”的发展,也保住了挪威作为欧洲经济委员会成员国的地位。?

从1973年开始,挪威政府向不同产业部门的投资倾斜政策开始付诸实施,该年度向农业部门的投资达到29亿克朗,而向其他产业的投资总和则只有19亿克朗。这种投资倾斜的趋势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77~1985年的7年内,每年向农业的投资额均保持在79亿~93亿克朗,而向其他所有产业的投资总和只维持在22亿~40亿克朗的幅度内。?

除此之外,大量的公共服务也被引导向农村地区倾斜。在38?5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标准上提供全面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得挪威农村地区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岗位不断增长。1970年,挪威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部门的就业人口占到当地就业人口总数的28%,而到了198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0%。农村公共服务部门的人口就业率的大幅上升对这个国家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口居住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1)挪威为走向城乡协调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2)挪威城乡协调发展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于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材料一    有人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一一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的机遇期指什么?中国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2)新中国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地区,它将在带动广西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东中西互动、加强中国一一东盟合作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3)图中铁路线①的名称是        铁路,简述该铁路建设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意义。

(4)简要分析南宁、防城港、钦州和北海(即“三港一市”)地区的区位优势。

材料三    2007年9月3日至9日,胡锦涛主席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对此胡锦涛主席表示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支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胡锦涛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出口产品质量和安全。在产品生产、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我们都采取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做出认真努力,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中国愿同各方扩大产品质量和安全领域合作,加强交流与沟通,共同提高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说明我国高度重视出口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经济意义。

(6)“在产品生产、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我们都采取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做出认真努力,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分析这一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0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6分)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6分)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9分)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