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影响 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并不都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许多地理现象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产生非地带性规律.概述如下: (1)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因地处西风带背风地带.形成了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隔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2)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 (3)局部水分的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中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分布的绿洲. (4)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5)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高出现的碱蓬草地. (6)局部环境和洋流.同一自然带.受暖流影响一侧自然带向高纬延伸且面积要广阔一些.寒流一侧则向低纬延伸.如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高纬延伸到北极圈以北地区,而南美西岸因受秘鲁寒流影响.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度延伸至赤道附近. (7)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8)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围海造田.培育水稻土等活动都可以产生对地带性规律的影响等. 非地带性分布可由一种或几种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如湖泊.沼泽这种非地带性分布就是在地势低洼和水湿这两种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总之.由于这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可以说.任一自然带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三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简图。

材料二:A城镇的用地构成方案示意图(左图),国家颁布的城市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表(右表)。

类别名称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

25.0 --40.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5.0 -- 8.0

工业用地

15.0 --30.0

交通设施用地

10.0 --30.0

绿地

10.0 --15.0

材料三:近年来,B县实施“外迁内聚” 工程, “外迁”,是指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内聚”,指人口向县内中心镇、中心村聚集。大量农民的外出,农村土地以出租、转包等形式集中起来,承包给继续从事农业的农民(或业主)。如今,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不包括外出劳务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占到了45.4%,比2000年提高了30.6个百分点;山区发展高山西瓜1000多亩,高山蔬菜500多亩,使高山果蔬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1)该省公路和铁路交通线路,主要沿                  分布,其地带性植被是          。(4分)

(2)近年来,B县高山果蔬业发展迅速,其主导因素是          ;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             。试分析容易产生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8分)

(3)A城镇的用地构成方案中符合国家用地标准的是方案     。与方案三相比,方案二容易给城市带来                       等问题。(6分)

(4)分析说明“外迁内聚” 工程对B县的积极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回答3~6题。

3.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

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4.“砖红壤→红色栗钙→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D.非地带性现象、海陆分布

5.我国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

①禁止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③推广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④秸秆还田,保持黑土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气候、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①三者是一一对应关系

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③气候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

④土壤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回答1~4题。

(c)

1.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

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2.“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D.非地带性现象、海陆分布

3.我国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

①禁止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③推广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④秸秆还田,保持黑土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气候、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①三者是一一对应关系 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③气候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 ④土壤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回答1~4题。
1、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
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2、“砖红壤→斗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D、非地带性现象、海陆分布
3、我国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有①禁止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③推广鱼塘—台田治理模式④秸秆还田,保持黑土肥力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气候、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①三者是一一对应关系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③气候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④土壤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