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 (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 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 是平年. ③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 例二.如右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 能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推断经度并进而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 的变更特点来确定北京时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形地球上日 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 (1)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因为按地 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OP-ON为3月 21日.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 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 (2)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 答案:22 45.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1)基本规律(结合高一教材1.6的三个图进行理解和掌握)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的昼长一定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各地昼最长.另一半球各地昼最短.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0:00. 赤道与晨(昏)线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00. 晨线和昏线到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时间段等长. 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方.一个半球该纬度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该纬度的夜长. 如:20°N的昼长等于20°S的夜长.66°34′N的昼长等于66°34′S的夜长. 即20°N的昼长加上20°S的昼长等于24h.20°N的夜长加上20°S的夜长等于24h.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产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数值互余. 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的切点在中央经线上.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值相等. (2)典型例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地处东南的广东、福建历来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对外交往情况

(1)请依据图中历史信息判断是哪一时期的对外交往?简要说明理由。用相关史实说明广州在我国历史上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销江海关,浙海关和闽海关,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歌词

(2)比较分析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政策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史为鉴,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四: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图

注:D所处省份是我国有色金属大省,其中有生产电脑一元件所需的主要金属材料。

(3)上图中E、F两地有相似的历史和现状,E、F两地分别是                       。上图中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生产电脑硬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和D地建了新厂。试分析该公司工业布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30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工业,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7年超过台湾地区,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已经完成大半。但工业发展超过环境负荷,珠三角从机械污染、化学污染过渡到多种污染并存局面。

(4)下图中变化剧烈的曲线是雾还是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材料说明理由。

广州地区雾或霾的变化趋势

注:①雾主要是低温下由水滴凝结成的,而霾主要是由干粒子组成的。

②广东2006年开始推行绿色GDP核算标准。

(5)结合材料五,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如何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材料六: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一个有独特优势、辐射集聚的经济区域。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作用。

(6)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背景资料:从2008年1月10日—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19个省(区、市)先后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这次气象灾害在很多地方都有50年一遇,部分地区甚至达了百年一遇的冻雨和雪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认为,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原因之一。拉尼娜现象发生进,下图中的东风势力         (增强减弱)。请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2)简述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和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影响。

   (3)简述拉尼娜现象对秘鲁海区渔业的影响?

   (4)与南方其他地区相比,下图中的A地区受冰雪灾害的影响要小一些,试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提圈围出土地而卷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取防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古人叫做“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5)隋唐时期圩田更加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圩田”、“畲田”的发展?

材料二 “三年两决口,灾害年年有”,是对千古黄河的真实写照,而“黄河宁,天下平”更成为中华民族美好愿望。可以说,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华夏民族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她既养育了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又给这个民族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6)黄河流域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被英国撤切尔夫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文明古迹是             。治理黄河,造福人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美好愿望。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材料三  史前的黄河流域,气候宜人,大地富饶,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得天独厚的所在。陕西的“蓝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河套人”,以及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都是广布于黄河流域。查阅我国朝代的更迭,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至今4100多年中,从西至 兰,东抵开封,北到银川,南达西安的广阔区域里,在黄河流域建都的年代就有2400多年。我国鼎盛时期的六大古都之三——西安、洛阳、开封,全在黄河流域。

(7)黄河流域曾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得天独厚的所在,但现今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08年一月中、下旬遭受冰冻灾害程度分布示意图。

材料  “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也涌现不少感人事迹,据悉,贵阳是此次暴风雪的重灾区,不少自驾车主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媒体联手组办的“绿丝带”行动——在自家车右倒后镜上挂绿丝带,运送路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妇孺。2008年1月28日,嘉禾县供电公司职工肖建华在抢修供电线路时,因电杆意外断裂,从10米杆上摔下来,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在这次雪灾中,他已经连续工作80小时。

(8)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绿丝带”行动的哲学启示?

材料:2008年2月日,温总理在慰问低温冰冻灾区时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要有党的领导、政府的组织、指挥。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这是总理近几年第三次“纠正”群众的 感谢。

(9)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温总理说“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