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 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9次会议,于2013年11月11-22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北纬 52°35', 东经21°05’)召开,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关键问题上争论不断,不得不连续延期至23日晚才打破僵局达成协议后落下帷幕,尽管大会成果不尽如人意,但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据此回答8~10题。
8.华沙气候大会召开期间,我国北方许多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
A.处于工业生产的高峰季节 B.温带森林落叶,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C.冬季煤炭开采量增加 D.冬季供暖,燃煤量增加
9.全球气候变暖倍受人们关注,下列属于造成全球变暖原因的是( )
①SO2、NO2的排放 ②CO2的排放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10.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公众积极参与和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以下有关公众的日常活动中,对缓解温室效应没有起显著促进作用的是( )
A.出门的时候有一贯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B.去超市随身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C.优先选择和购买超市里的绿色食品
D.相当频繁地更新或者升级换代各种家庭日用品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4)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下图回答:
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
(5)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
青藏铁路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寒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基本实践活动的关系。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1月2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崇明岛考察时指出,湿地是“地球之肾”。东滩和上海紧密相连,湿地一旦被破坏,其碳汇功能随之消失,而且汇聚的碳也会大量释放,变成新的碳源,所以一定要加强湿地保护。据此完成第19~21题。
19.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20.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2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下面不属于湿地所具有的功能的是( )
A、调节气候 B、增强温室效应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