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2006年末我国总人口数为131 448万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49亿.读“人口增长趋势图 .回答10-11题. 10.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 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11.到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 C.老年人口太多.导致死亡率上升 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出生率为12.10‰,
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
材料二

(1)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阶段,其特点表现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填高或低)
(3)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人口结构不合
理、人均资源占用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7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O~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132129

59379

72750

68048

64081

25660

91129

15340

10636

100.0

44.9

55.1

51.5

48.5

19.4

69.0

11.6

8.1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l)材料1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______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5分)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日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2分)

(3)下列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l分)()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4)材料3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材料2:我国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2反映我国人口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___趋势,到21世纪________年代时达到基本平衡。
(2)材料1、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型,但同时还有反弹的隐忧,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_______(填选项)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4)材料3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7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 129

100.0

其中:城镇

59 379

44.9

乡村

72 750

55.1

其中:男性

68 048

51.5

女性

64 081

48.5

其中:0~14岁

25 660

19.4

15~59岁

91 129

69.0

60岁及以上

15 340

11.6

其中:65岁及以上

10 636

8.0

材料2:

材料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2反映我国人口今后仍将维持    趋势,到21世纪    年代时达到基本平衡。

(2)材料1、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但同时还有反弹的隐忧,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

(3)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4)材料3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7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 129

100.0

其中:城镇

59 379

44.9

乡村

72 750

55.1

其中:男性

68 048

51.5

女性

64 081

48.5

其中:0~14岁

25 660

19.4

15~59岁

91 129

69.0

60岁及以上

15 340

11.6

其中:65岁及以上

10 636

8.0

材料2:

材料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2反映我国人口今后仍将维持    趋势,到21世纪    年代时达到基本平衡。

(2)材料1、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但同时还有反弹的隐忧,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

(3)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4)材料3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