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船于12月20日抵达南极锚地.这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是:( ) A 约-60℃左右 B 约20℃左右 C 约0℃左右 D 约-30℃左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经过182天的科学考察,3万2千余海里的航行,中国“雪龙”号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于2010年4月10日抵达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考察队的队员们上冰盖,下大洋,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等地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考察任务.
(1)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先后到达的科学考察站依次为
 
 
 
(填数字和名称).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
 
、干燥、烈风.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
 
季.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6)①位于②的方向是
 

(7)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8)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极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洲

B________洲

C________洲

(2)

在图中填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序号:

①中山站

②长城站

(3)

从长城站出发,向东绕南极洲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4)

中国南极考察船穿越太平洋,于12月20日到达长城站,几天后继续驶往中山站。则下列哪项是真实可信的?

[  ]

A.

到达长城站时,是南极洲一年最冷的季节

B.

到达的长城站,位于南寒带

C.

到达的中山站位于东半球

D.

靠近南极大陆时,看到岸上有成群的企鹅、狮子等动物在睡觉

(5)

A在南极的________方向,B在南极的________方向,C在南极的________方向。

(6)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大陆主要的矿产资源是

[  ]

A.

煤、石油

B.

煤、铁

C.

铁、石油

D.

锰、铜

(7)

如果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应选择在几月份?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8)

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其降水量普遍较北极地区________,风速较北极地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一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本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思考:
(1)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2)作为地球大家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上海)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4月1日乘”雪龙号“考察船载誉而归.读图回答问题.
(1)受冰层等条件限制,这次科考队选定了新的登陆点,它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即图中字母
A
A
所表示的区域.
(2)此次科学考察队员还将一块刻有胡锦涛主席题写的“中国南极昆仑站”玉碑矗立在昆仑站,图中甲、乙地中代表昆仑站的是

(3)在对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科考队员客服了
严寒
严寒
大风
大风
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严重缺氧、复杂冰雪地貌、车辆故障等困难.
(4)南极科考队员发现,南极地区部分海冰融化,导致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
企鹅
企鹅
的栖息地正在减少.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关注南极.
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4月1日乘“雪龙号”考察船载誉而归.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的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酷寒      B.多狂风
C.降水稀少  D.气压低
(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三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七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月份
C.发达国家有优先开发利用的特权
D.气候变暖会导致南极冰川融化
(3)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科考队员到达南极点时,昆仑站比长城站的白昼时间
 

(4)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5)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你用学过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