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潜力巨大;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林木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材料三:今年3月22日是地18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从3月22日到28日,也是第23届“中国水周”.中科院水资源研究所表示:我国近六成城市缺水,水资源缺乏及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6130多万人受灾.部分旱区绝收后面临口粮危机,旱情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
(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是总量
 
,人均
 

(2)水资源属于
 
资源(可再生、不可再生),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请写出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水资源“开源节流”的建议.(各写一条)
节约用水的建议:
 
.开源的建议:
 

(4)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
 
(双选).
A、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    B、多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D、将垃圾分类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先读材料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写出答案。

  随着可持续发展方略的提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逐渐出现一种新的环境的两极分化。

  环保能力两极分化

  现实环境总体质量远好于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实施环境保护的能力远胜于发展中国家。能力的不对称,是环境保护失衡的重要因素。

  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仍在为温饱问题大伤脑筋。在非洲大陆,从埃塞俄比亚到乌干达、从索马里到苏丹,缺粮人口多达1600万,不时发生的大饥荒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这样的国家里,尽管环境破坏已经触目惊心,但它们根本无法将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发达国家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发达国家每年仅猫和狗吃掉的食品,就足以养活1000万穷人。发达国家早已把环境保护作为国策,颁布了日益严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投入了巨额资金,研究开发了诸多环保技术,可以说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分化将形成恶性循环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进展,可能会以发展中国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代价。

  首先,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资源和环境,将更加重视获取和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油气资源丰富的美国,将其国内油气井大量封存起来,而从中东等地进口能源。许多森林覆盖率很高的发达国家,基本都采取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木材的做法,在亚马孙河流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对素称“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大动干戈。

  其次,发达国家在国内实施更为严厉的环境立法之后,那些对环境有害的产业将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做法,无疑是把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包袱甩给了发展中国家。

  最后,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将会提出日益苛刻的环境标准,进而加剧发展中国家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1)本篇文章提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的一种新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分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分化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导致恶性循环。

(3)请同学们结合本章的学习,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