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6年,在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中,苏州入选国际“花园城市”。近几年来,苏州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建设了大量的公共绿地,城市整体面貌进一步发生变化。从2000年到2004年末,4年新增公共绿地1 300公顷,人均绿化面积从5.43平方米上升到12.15平方米,苏州园林的修复和保护进一步完善。苏州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排名中进入前10名。
(1)苏州市从2006年参选的25个城市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捧杯。这说明(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关系
B.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后保护环境
C.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
D.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有着“绿色奥斯卡”的美誉,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相当重视这个评选。那么,在争创国际“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在下列可供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②优化道路设计,保障车辆通畅 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 ④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声 ⑤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⑥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⑦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 ⑧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⑦ D.①②⑤⑧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几条思路,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
C.环境效益突出,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根据科学家试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 mm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 mm降水,而裸露地每小时可吸收降水仅5 mm。林地的降水有65%被树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森林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为全球变暖,使水分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与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过去5年,亚洲地区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天灾就造成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根据科学家试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mm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mm降水,而裸露地每小时可吸收降水仅5mm。林地的降水有65%被树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森林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为全球变暖,使水分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与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过去5年,亚洲地区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天灾就造成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根据科学家试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mm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mm降水,而裸露地每小时可吸收降水仅5mm。林地的降水有65%被树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森林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为全球变暖,使水分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与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过去5年,亚洲地区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天灾就造成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材料,2001年12月3日,在联合国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中,“花城”广州入选国际“花园城市”。近10年来,广州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抓整治搞建设,城市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从1995年至2000年末,5年新增公共绿地2500公顷,广州的人均绿化面积从4.25平方米提高到10.36平方米,广州2000年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的排名,也从原来的28位提升到第7位。加上3年来140多项景观工程的建成,使广州锦上添花。据此回答下题。
1.广州市从2001年参选的34个城市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捧杯,这说明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关系
B.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后保护环境
C.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
D.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有“绿色奥斯卡”的美誉,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相当重视这个评选。那么,在争创国际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在下列可供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②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 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 ④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音 ⑤实行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车 ⑥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⑦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 ⑧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②③⑤⑧
B.②③④
C.③④⑤⑦
D.⑤⑧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几条思路,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
C.环境效益突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听其自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