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3)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1.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 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3. 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4.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油.气等 滨海带:砂矿 海盆:锰结核 海洋能源 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 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 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海洋空间资源 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1)气象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暴雨洪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 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2)地质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1.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1. 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 2. 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 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 3.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 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流域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二: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

材料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降水量上来讲,黄河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枯水阶段;另一方面,随着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两岸国民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流域内人类活动加剧,流域下垫面自然状态变化剧烈,各种拦、蓄、滞水工程增多,流域内水的消耗 量增加,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黄河下游90年代发生的频频断流,使黄河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问:“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________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2分)

 (2)黄河位于我国的        地区,上游和中游以        为界,在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________的特点,初春季时节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省区)部分河段易形成凌汛。(4分)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__________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________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黄河干流含沙量增加最快并达到最大值的河段在_________和_________水文站之间,该河段含沙量增加特别迅速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兰州至河口段和郑州以下的下游段流量都在减少,其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请你提出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一些对策。(8分)

(6)黄河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请你提出一些发展建议。(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c1] 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     ;B      ▲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      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      


B.【城乡规划】图19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为       ▲      ,特点是           ▲        

(2)该市规划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城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规划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规划内容

不合理之处

理由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分别规划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C.【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人数(万)

比例(%)

平均逗留天数(天)

上海

45

45

2

江、浙两省

25

25

3

华东其他省份

20

20

3

其余省份

10

10

4

总计

100

100

2.65

 

材料二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图20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分析资料可知,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    ▲     等省份。

(2)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3)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          ▲         

(4)“自驾”旅游,彰显个性,时尚的旅游方式,自由、随意的旅行安排,近几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 “自驾游”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   )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              。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     ▲      、清洁的      ▲     。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      

 

 


 [c1]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依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迁入,曹妃甸地区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下图为曹妃甸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中日两国合作谋划开发的唐山“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将立足环渤海,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吸引日本企业和各国先进企业入园。该工业园以聚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减灾防灾等领域的技术、产品、装备、服务、应用示范为主要产业特色,积极发展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世界领先的节能、环保、低碳、绿色增长的产业开发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园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经济合作平台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孵化平台。

(1)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图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试从节流角度列举两条应对措施。(2分)

(2)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4分)

(3) 将下列字母代号填人图中圆圈内,以组成完整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5分)

A.自然   B.资源   C.市场   D.钢铁、石化、电力、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等 E.示范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

(4) 简述中日合作开发建设“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的意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湿地关系国家生态安全

  “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丰富的湿地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中华民族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我国的湿地资源。

  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如果不把水稻田湿地包括在内,我国的湿地面积达3 848万公顷。我国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全国共有湿地高等植物2 20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700多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碳循环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达28 124亿立方米,其中,占淡水资源96%的地表水主要依靠湿地来维持和保存。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30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达5 542万公顷,使40%的天然湿地和33种国家重点珍稀水禽得

到了有效保护。

(1)请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以上表格中的内容和地点,说出我国的湿地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湿地公约》划分的自然湿地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湿地是中华文明的繁衍之地,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离不开湿地的孕育和滋养。但是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湿地污染、破坏和被侵占的情形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湖泊已有2/3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不仅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历史上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省已有489个天然湖泊消失了。

(2)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未能有一个地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请你搜集资料,找出原因和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