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 ||
| ||
物质 | 溶解度 | 物质 | 溶解度 |
Ca(OH)2 | 0.173 | Ba(OH)2 | 3.89 |
CaCO3 | 0.0013 | BaSO3 | 0.016 |
Ca(HCO3)2 | 16.60 |
实验方案 | 现象 |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 湿润的品红试纸 湿润的品红试纸 检验产生的气体. |
②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并观察现象. |
④ 试管中出现浑浊 试管中出现浑浊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查阅了相关资料,形成了以下三种初步猜想.
猜想1为取代反应:乙醛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能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
猜想2为加成反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碳氧双键,与溴水中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
猜想3为氧化反应:乙醛具有还原性,把溴水中溴单质还原为溴化氢在一定条件下,而导致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
为确定溴水褪色的真正原因,他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一:定性检验褪色后溶液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一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2)方案二中,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n(Br2)=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H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中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H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中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H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中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3)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1000 mL KBrO3一KBr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0.5 mol Br2.用量筒取该溶液10 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 mL,再用量筒准确量取10 mL(此处不用量筒从1000 mL KBrO3一KBr溶液中直接量取1 mL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0.188 g.若己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可以判断溴水与乙醛所发生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该步骤中用KBrO3一KBr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r2,而不是直接使用溴水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
(4)写出(3)中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KBrO3与KBr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________.
②溴水与乙醛的反应________.
③测定Br一含量的反应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查阅了相关资料,形成了以下三种初步猜想.
猜想1为取代反应:乙醛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能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
猜想2为加成反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碳氧双键,与溴水中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
猜想3为氧化反应:乙醛具有还原性,把溴水中溴单质还原为溴化氢在一定条件下,而导致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
为确定溴水褪色的真正原因,他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一:定性检验褪色后溶液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一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2)方案二中,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n(Br2)=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H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中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H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中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H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中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3)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1000 mL KBrO3一KBr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0.5 mol Br2.用量筒取该溶液10 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 mL,再用量筒准确量取10 mL(此处不用量筒从1000 mL KBrO3一KBr溶液中直接量取1 mL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0.188 g.若己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可以判断溴水与乙醛所发生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该步骤中用KBrO3一KBr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r2,而不是直接使用溴水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
(4)写出(3)中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KBrO3与KBr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________
②溴水与乙醛的反应________
③测定Br一含量的反应________
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注:褪色原因只有一种)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
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根据方案一,若 ,则猜想②不成立。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张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这是为什么? 。
Ⅱ.小钱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时,小钱同学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
小孙同学认为:由于小钱同学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探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你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
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注:褪色原因只有一种)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
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根据方案一,若 ,则猜想②不成立。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张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这是为什么? 。
Ⅱ.小钱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时,小钱同学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
小孙同学认为:由于小钱同学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探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你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