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简要分析说明太阳日(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 创新深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自然地理部分

地图能力测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

1、地图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国家是________,地形区为________。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空间范围最小的是________(以图中城市字母代表)。

2、地球运动知识能力测试题

崇拜太阳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承文化。某河流漂流探险队,希望能在90天的时间里都有太阳神的保佑进行漂流,即正午时分都在无日影的环境下漂流。他们应在本题中哪条河流进行漂流(河流名称)?漂流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请简述理由。

3、大气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飓风”在《地理词典》中注释为:“泛指其有狂风的任何热带气旋及风力达到十二级的任何大风”。在本题提供的“飓风移动路径”图示中,飓风登陆时,陆地沿海吹什么风向的风?在本题提供的另两幅地图所示地区是否也具有此现象?

4、陆水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河口,中间有一狭长岛屿把河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水深0-2米,南支水深5-7米。专家预测若无人为力量干预.该岛将可能与北岸陆地相连。

请说出该岛屿的名称及成因,并解释南支比北支的河水深的原因。

南支河水已经很深了,为什么年年还需要进行人工疏浚?请说明理由。

S市所在地区河口水文站的计量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该河输沙量较历史水文资料有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原因。

5、自然资源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的东南海域有该国最大的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灾害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2011年3月11日,人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8.8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泄漏,S市一位投资海水养殖的朋友打电话咨询,担心海水污染会影响到S市海域。我们应用哪些海洋知识可以帮助他打消顾虑,放心把海洋养殖事业搞下去?

人文地理部分

7、人口、民族及文化景观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所在国家的主要居民为________(民族)人,该民族属于________色人种,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大洲的区位)。

试分析Y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8、聚落及城市化知识能力测试题

读图分析Y市和S市港口的区位有何不同?近年来S市港区逐渐向河口及南部海湾中的岛屿迁移,其他国家的这类港口也有同样的发展趋势。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9、工农业生产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郊区是传统的棉花产区。早在七百多年前,这里的松江府就成为该国的棉纺织中心,到了近现代S市发展成为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1952年该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达216.5万亩,而1990年仅为19.4万亩。试分析S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及该地区种植优质棉花的不利气候因素。

10、地域联系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境内一运河是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间的海上航运捷径。请在下图(左上图)中描出该运河并加注该运河的名称;在世界地图上绘出由黑海航经土耳其海峡、该运河、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至日本的海上航线。

11、旅游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旅游业是Y市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请你举例说明该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条件。

台湾游客赴S市相邻地区旅游,多数人都要去拜谒________,请你说出他们前往的理由。

12、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的长绒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产区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这里土壤肥力在下降;沿河土地盐渍化加重;河口的海岸线后退,最大的后退距离达1-2千米;河口近海地区的鱼类资源也在减少。试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0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6分)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6分)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9分)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0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6分)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6分)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9分)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1999年8月18日,苍茫天宇上演了一幕罕见的天象,有人称之为“十字连星”(如下图)。

  近10年来,国内好几家出版社接二连三地出版了所谓“恐怖大十字”和“人类大劫难”的书籍,以至于在一些公众的脑海中萦绕着一个不安的问号,8月18日到底会怎么样?现在现实已揭穿了谎言,但善良的人们更希望科学地给予满意的解答。

  “大十字”这股风来自于日本的五岛勉所写的一本书,书名为《1999人类大劫难——占卜神魔诺查丹玛斯恐怖大预言》,书中极力宣传“恐怖大十字”将使地球发生大地震、火山大爆发、海水被煮沸,大气中充满着有毒的烟雾等等。届时人类将“在劫难逃”,“遭受一场毁灭殆尽”的大劫难。编造“法轮大法”的李洪志也宣称自己有无数个法身,宇宙间和社会上的“灾难”只有他才能解救。

  诺查丹玛斯是何方神圣,他有何种法力,竟能预知几个世纪之后的人间福音?他生于1503年,是一名法国医生,著有《诸世纪》一书,问世于1555年,书中1000首预言诗晦涩难懂,谬误百出,大多数可随意解释。如:

  它距月亮比木星距金星更近,成熟时周围环绕着白色光晕,金星隐藏在它身影里与火星相望的应是海王星。五岛勉等人试图将世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与《诸世纪》的预言诗牵强附会,以求找出预言的灵验之处,迷惑不明真相的人们。

(1)与诺查丹玛斯几乎同时代,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通过对行星运行的观测研究提出了________学说。他的著名著作《________论》,给当时神权精神统治以沉重打击。

(2)根据资料找出《诸世纪》预言诗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下列关于“十字连星”的错误预言:

①可能改变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左右太阳电磁波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引发人类大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说明人类认识预言的错误到被实践证实是错误这一过程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