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口、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和谐新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新疆人口统计资料
(1)从古到今,图示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_______
(2)材料一中现代城镇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影响其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最大制约因素是________短缺。
(3)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特点。
(4)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该地区不应限制生育”,请简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个思想的。
(2)在近代世界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分别给本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3)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会议强调,明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5)材料三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材料四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9422 | 10493 | 11759 | 13786 | 15781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2936 | 3255 | 3587 | 4140 | 4761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7 | 36.7 | 35.8 | 36.3 | 37.9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2 | 45.5 | 43.0 | 43.1 | 43.7 |
注:2009年某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 007万人。
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材料五: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6)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五,请你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出谋划策。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材料一: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和最大障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材料二: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
(1)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2)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庞大的人口数量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 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3)结合材料一.二中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面对上述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读“环渤海地区略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左右。天津作为其中一个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暴露出产业结构固化、管理机制凝滞等深层次矛盾。市委、市政府有的放矢地制定了“三五八十”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经过艰苦努力,天津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天津在振兴工业方面,充分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调整国有企业,利用项目投资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推动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了所有制结构调整;滨海新区则注重发挥区位优势,以高新技术带动了传统产业升级。使天津形成了以电子通信、化学工业、生物医药为支柱的新的产业格局。
(1)图中①、②两大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在工业结构上的差异。(8分)
(2)试分析青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2分)
(3)分别指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7分)
(4)从自然因素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4分)
(5)图中有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3分)
(6)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