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4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读图回答: (1)a.b.c分别表示欠发达的三个大洲.它们应是: a b c (2)在世界经济中.abc相对处于 地位.向发达国家主要输出 和 .发达国家则主要输出 . 和 .处于 地位.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① ,②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沿着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从北向南而下,摆放着三台驱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发展“引擎”,这就是围绕着渤海湾的环渤海经济圈,以杭州湾为中心区域的长三角经济圈和以广州湾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并由此形成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力撑中国高速增长的发展“三极”。

材料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2.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      _

_                               ___。

材料二: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与上海市一起组成,面积10万km0,人口超过7240万。它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 GDP,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这里就有10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这里占了一半。这里既有年国内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的“超级巨人”上海,又有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等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巨人”,还有不少国内生产总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3.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的图_________,7、8月份该区常出现_______天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4.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其数码是         ;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5.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技术

 

协作

 

劳动力

 

不同点

资源

条件

 

 

运输

条件

 

 

6.环渤海经济圈有我国两大工业区,分别是京津唐和        。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            

7.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交通和农业技术条件的改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川、甘、浙等省农村达70%,全国农村平均起来已经超过20%。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全省实验推行包产到队、到户的责任田,1961年3月毛泽东含糊地批准他进行实验,这使得安徽的粮食迅速增产,并有余粮支援河南、江苏等地。但随即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安徽的做法,曾希圣因此被撤职。在此前后,浙江、山东等地,也有小规模的包产到户的尝试,最终都无疾而终,所有参与其中的干部,全部被整肃,无一幸免。“包产到户”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长期批判。

材料二  1978年秋天,安徽发生大旱灾,为了使秋种(种麦子)能顺利进行,有的地方干部就采取了把生产队的土地直接包给农户种的办法,搞“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万里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又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分田单干,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包干到户,农村土地真正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通过承包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用和平的方式夺了集体的生产经营权。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局有何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农业发展的缓慢,大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二战后,法国开始改造小农经济。首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45年,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发行五年期债券募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共为法国农业提供90亿法郎的资金支持。从1954年起,法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超过了每年政府预算的4.6%。其次,力促土地的集中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年长农民“退休”,政府为其颁发“离农终身补贴”;各地政府成立土地整改组织,负责收购农民的零散土地,进行平整整合后转卖给农业资本家;对于自行合并经营的农场减免税收;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优惠和贷款,农场主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第三,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一方面是政府组织各级农业公会和农业交流协会,通过这个组织传达和解释政府的农业政策,调查农业发展情况,组织农业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是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各种农业合作社,尤其是法国南部各类特种经营的农户基本上都加入到了各种农业合作社中,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建立起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这弥补了各类特种经营难于扩大经营规模的缺陷。第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在第四和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共设立了33所全国性的高等农业学院和农业工程学校,并且各省普遍设立了各种农业技术学校。政府规定,凡是独立经营农场的人必须要具备“农业技师”证书。法国农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法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法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世安《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材料四  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

10493元

11759元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农村

3225元

3587元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7)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五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8)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东南亚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现状,以及中国与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                           

(2)该地区旅游业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3)该区域是泥石流多发区,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南海I号”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专家推测,当时这艘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时沉没的。

——据新华社报道和“南海I号”水晶宫简介

(4)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地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上溯到什么时候,指出当时海上贸易通道最早的起止点(写出地名)。

材料三  一组图片

(5)这组图像为我们研究东南亚与中国关系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

材料四  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江泽民在1997年中国一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的讲话

(6)近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有什么“相同的历史遭遇”?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国际地位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做出了什么共同努力?

材料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使之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据新华社报道

(7)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直接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简述该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六  为携手抗击目前的全流域旱情,加强湄公河的水资源跨境管理,由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4个成员国组成的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于2010年4月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作为对话伙伴,中国和缅甸也派出代表参会。峰会当天发表了《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并指出湄委会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水资源以及相关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发展,谋求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福利。

(8)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各成员国协调湄公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正确性。

材料七  中方代表在峰会上发言表示,中国政府对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在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资源的过程中坚持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平衡,坚持自身利益与下游各国利益相统一。大量的科学调查和研究表明,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相反,通过水坝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有益于改善下游通航条件、防洪抗旱和农田灌溉。

(9)联系材料七,综合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资源是如何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