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年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①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如汽车等)、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② 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到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④市政府〈畅通工程〉听政会现场,如图:
![]() |
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 ,在面积上的变化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地理因素是
;
3.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向 产业转移, 不断扩大;
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 方向的郊外。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分别简要点评两位代表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解决该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你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图,并阅读文字资料。
资料一:
资料二:
建国初至50年代末,北京初步形成了东郊棉纺织工业区,东北郊电子工业区,东南郊机械、化工区和西郊冶金、机械重工业区的格局。以上工业区分布在当时的城区之外,与城市的功能并不相悖,同时为解决城市就业和城市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北京市政府在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CBD的概念,即中心商务区(简称CBD即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经国务院批准,初步确定了范围,并在1998年重新进行了调整,其范围如图7所示。在2000年进行的北京市中心商务区基本情况调查中了解到:北京规划CBD范围内共有工业企业42家,占CBD总面积的46.2%。为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政府决定在2000年后的3—5年内,将四环路以内的工业企业大规模有序地搬迁出去。搬迁后现址开发项目主要是商住楼、商务楼、展览中心以及贸易中心,基本符合CBD发展规划的要求。
(1)北京未来CBD与国际比较成熟的CBD相比,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 ]
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B.到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2)2002年9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指出,在设计和建设现代化的北京CBD的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生态、人性、智能、全天候和弹性”六大理念。
①北京要建成一个“24小时、全天候”的CB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京CBD建设要求具有弹性设计和灵活性的原因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缓解交通拥堵
B.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区的污染
C.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的需要
D.留有发展的余地
(3)图中所示CBD区域中的工业企业主要属于北京建国初至50年代末形成的______区和东南郊机械、化工区的一部分。
(4)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印染厂、针织厂聚集在一起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 ]
A.历史原因导致
B.具有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便于生产协作
C.便于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D.共用基础设施
(5)北京CBD内的大部分工业企业迁往通州、大兴、顺义、昌平等区县,体现了工业区在城市中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区位特点,从环境角度考虑其搬迁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一:
资料二:
建国初至50年代末,北京初步形成了东郊棉纺织工业区,东北郊电子工业区,东南郊机械、化工区和西郊冶金、机械重工业区的格局。以上工业区分布在当时的城区之外,与城市的功能并不相悖,同时为解决城市就业和城市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北京市政府在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CBD的概念,即中心商务区(简称CBD即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经国务院批准,初步确定了范围,并在1998年重新进行了调整,其范围如图7所示。在2000年进行的北京市中心商务区基本情况调查中了解到:北京规划CBD范围内共有工业企业42家,占CBD总面积的46.2%。为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政府决定在2000年后的3—5年内,将四环路以内的工业企业大规模有序地搬迁出去。搬迁后现址开发项目主要是商住楼、商务楼、展览中心以及贸易中心,基本符合CBD发展规划的要求。
(1)北京未来CBD与国际比较成熟的CBD相比,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 ]
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B.到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2)2002年9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指出,在设计和建设现代化的北京CBD的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生态、人性、智能、全天候和弹性”六大理念。
①北京要建成一个“24小时、全天候”的CB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京CBD建设要求具有弹性设计和灵活性的原因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缓解交通拥堵
B.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区的污染
C.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的需要
D.留有发展的余地
(3)图中所示CBD区域中的工业企业主要属于北京建国初至50年代末形成的______区和东南郊机械、化工区的一部分。
(4)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印染厂、针织厂聚集在一起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 ]
A.历史原因导致
B.具有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便于生产协作
C.便于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D.共用基础设施
(5)北京CBD内的大部分工业企业迁往通州、大兴、顺义、昌平等区县,体现了工业区在城市中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区位特点,从环境角度考虑其搬迁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回答:
1.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应提高 业的比重,降低 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发展中,应保证 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多项选择)
A.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
B.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
C.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D.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3.在不同规模城市中, 城市是联结广大乡村的桥梁。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4.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 业;②所在地区为 农业;③所在地区为 农业;④所在地区为 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 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 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5.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多项选择)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C.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F.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