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读下图回答: (1)根据给出的内容回答:(热带种植园.乳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鲁尔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硅谷.中国深圳). ①农业地域类型:a. .b. .c. .d. ②工业地域和工业城市:A. .B. .甲 . 乙 .丙 . (2)A工业区的发展离不开 港.该工业区在实施综合整治中.需要改造的行业是 . 工业. B工业区的发展是在其丰富的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工业区最为著名的两大港口是 和 . (3)乙工业区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这种工业布局的特点有利于 . . (4)丙的农业的地域类型是 .该地区的混合农业特色是 .该地工业产品以 为主.与该地直通的全国铁路干线是 线.该地南部与 仅一河之隔.目前.工业生产由 密集型向 密集型转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

(1)将下列投入的事项用序号分类填在图中。

①热量  ②农具  ③水  ④动植物  ⑤劳动者  ⑥土壤  ⑦化肥  ⑧光照  ⑨地形  ⑩农药

(2)农业投入部分,首先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对象是________,所以农业生产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________;农业机械替代________,解放了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

(4)农业生产,按生产对象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按生产目的,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按生产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科技。

(6)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随着中美贸易协定的达成,中国将开放小麦农产品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国家要求粮食部门按保护价放开收购农民粮食,又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在①~⑦中数码选择)①扩大粮食播种面积②开辟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③促进我国加大科技投入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④粮食量大质次⑤小麦进入国际市场,可能给国内产品价格带来冲击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⑦其他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简述Ⅰ、Ⅱ、Ⅲ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山东的茶叶比较有特色,该地一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发展茶叶产业化生产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拟定的课题名称是“山东茶叶产业化生产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或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应查阅的资料、走访调查(或实地考察)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文字及相关简图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办,其中卡塔尔2004年全国人口约为74.4万人,到2010年4月全国人口增至169.1万,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70%。俄罗斯人口在2010年约为1.41亿,但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将变为5200万!


材料二:
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的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卡塔尔垦殖指数约为0.7%,俄罗斯垦殖指数约为13%。
(1)比较卡塔尔与俄罗斯的差异,完成下表。

 

俄罗斯

卡塔尔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出口能源产品

 

 

濒临的大洋和海域

 

 

年降水量分布特征

(2)比较材料中所给两图,比例尺大的图是________(国家名)。
(3)根据材料所给内容,分析卡塔尔与俄罗斯各自在人口方面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上述问题,两国需要采取的对策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自然条件分析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简述Ⅰ、Ⅱ、Ⅲ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山东的茶叶比较有特色,该地一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发展茶叶产业化生产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拟定的课题名称是“山东茶叶产业化生产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或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应查阅的资料、走访调查(或实地考察)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约31°N,103.4°E),汶川地处我国龙门山构造带,处地震多发地区。截止18日14时,汶川地震共造成32477人遇难,220109人受伤(来源:新华网)。阅读下列汶川地震的震中、震源示意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地震是地壳中累积的构造应力集中引起地壳岩石突然破裂的结果。由上述成因所产生的地震均属于_______________地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岩石圈板块交界处,呈带状分布;世界最主要的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2.左图中,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向______________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同时,高原物质向__________(方向)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产生向东挤压,这种挤压受到____________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经过长期的构造应力能量的累积,最终在汶川地区发生突然释放。

3.从右图信息可以看出,汶川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次生灾害,这一方面会引起更多的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会造成道路受阻,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此次汶川地区的的最大地震烈度达11度(标准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左右,烈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5.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征,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人们猝不及防而殃成灾害。因此,震前的避震知识,临震时几秒钟内的反应都非常重要。

假如你正好身处地震发生区,当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当你处在教室内、建筑物附近和山坡地带时,你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他提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在地震过去一周的时间内,减灾工作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当前的救援工作还将面临哪些新问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