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8-3回答: (1)在图上画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并填注名称 (2)用虚线画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范围 (3)东北区的地形结构特点是 . . (4)东北区最南的商品粮基地在 省.以 作物为主.属于 农业地域类型.其形成的区位因素是 . (5)东北区最大的优势资源是 和 . 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考点搜索] 区域发展商品农业应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是东北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的核心问题.所以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的开发.二是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关系到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 u 知识纲要 优势 改良 保护 u 两个空格 重要图释 图8.7 “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对照图例.能够说出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地区.并能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这些农作物在本区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 [学习策略]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印度洋沿岸国家(如下图)遭受了一场无情的灾难,但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3分)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分)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3分)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印度洋沿岸国家(如下图)遭受了一场无情的灾难,但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吉大港红十字会主席拉巴尼说:“这次(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灾难),千百年流入孟加拉湾的河流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

(1)地震发生3小时32分钟后,美国旧金山(大约西经120度)的小约翰高兴地收到他父亲的平安电话,同时得知他们父子处于不同日期。(3分)

①根据下图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中画出此时全球日期分布情况:要求画出日期分界经线并标注度数;在适当位置标注不同的日期。

②此时有关小约翰家乡的叙述可信的是

A.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阳光下玩耍

B.小约翰吃着刚从当地果园采摘来的葡萄

C.当地河水较多补给地下水

D.当地企业以规模大、资本集中而著称

(2)简析孟加拉国“没有发生象邻国一样严重的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分)

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本身就存在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潜在威胁,然而,印度洋海域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加入世界海啸预警系统。因而,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3)根据以上材料,试从影响自然灾害的人文背景角度分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严重性。(3分)

材料四 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参与救援,受到东南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在2005年1月6日的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温总理在题为《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承诺:中国愿根据受灾国的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基础设施;愿意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等等。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