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的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转交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自警、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的区位因素。(单选)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2)下列地区也有可能采用基塘生产模式的是( )(单选)
A.松嫩平原 B.河套平原 C.漳厦平原 D.河西走廊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______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的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 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选)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技术和设备
(5)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选)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环境污染严重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6)近年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和云南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的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
分析有关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7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材料二:2008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涵盖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50多万。广西给自己新的历史定位:“西南出海通道”、中国最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中心枢纽。
1.填表比较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条件
|
辽宁沿海经济带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
地理位置 |
中国沿海的最北端,是东北地区的最便捷出海口 |
中国沿海的最南端,是西南地区的最便捷出海口 |
地形区 |
|
|
气候类型 |
|
|
农业地域类型 |
|
|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3.下列景观图,在广西不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4.根据材料信息,简述广西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条件。
读印度主要工业和工业原料分布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2)加尔各答位于 (河流)三角洲,盛产 (热带经济作物),在此基础上发展了 纺织工业。
(3)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促进中印贸易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两国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相近
②两国产品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③两国之间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④两国的政体及经济体制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中国每年要从印度进口大量的 (矿产),来自印度德干高原的 地区。
(5)印度的 以电子技术产业闻名于世,被称为“南亚硅谷”。我国上海浦东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快、最有影响的地区。试分析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因素。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