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在中国境内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半岛和大平原分别是:         

                                 ,A锋面将向          方向运动,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近期内气温变化趋势是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可能出现的旱灾是:              

   (2)B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试说明该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十几个社员在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8位社员在那张大纸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4)材料二中凤阳农民签订的契约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他们的行动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6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5)材料三中,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的原因是什么?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6)从“文革”结束后口粮的不足到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再到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四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23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会谈。双方重申,发展长期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与繁荣,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五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 的社会氛围,全区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好各族群众共同关心的事情,努力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创了建设和谐宁夏的新局面。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结合材料四分析中俄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8)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背景资料:从2008年1月10日—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19个省(区、市)先后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这次气象灾害在很多地方都有50年一遇,部分地区甚至达了百年一遇的冻雨和雪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认为,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原因之一。拉尼娜现象发生进,下图中的东风势力         (增强减弱)。请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2)简述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和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影响。

   (3)简述拉尼娜现象对秘鲁海区渔业的影响?

   (4)与南方其他地区相比,下图中的A地区受冰雪灾害的影响要小一些,试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提圈围出土地而卷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取防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古人叫做“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5)隋唐时期圩田更加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圩田”、“畲田”的发展?

材料二 “三年两决口,灾害年年有”,是对千古黄河的真实写照,而“黄河宁,天下平”更成为中华民族美好愿望。可以说,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华夏民族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她既养育了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又给这个民族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6)黄河流域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被英国撤切尔夫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文明古迹是             。治理黄河,造福人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美好愿望。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材料三  史前的黄河流域,气候宜人,大地富饶,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得天独厚的所在。陕西的“蓝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河套人”,以及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都是广布于黄河流域。查阅我国朝代的更迭,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至今4100多年中,从西至 兰,东抵开封,北到银川,南达西安的广阔区域里,在黄河流域建都的年代就有2400多年。我国鼎盛时期的六大古都之三——西安、洛阳、开封,全在黄河流域。

(7)黄河流域曾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得天独厚的所在,但现今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08年一月中、下旬遭受冰冻灾害程度分布示意图。

材料  “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也涌现不少感人事迹,据悉,贵阳是此次暴风雪的重灾区,不少自驾车主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媒体联手组办的“绿丝带”行动——在自家车右倒后镜上挂绿丝带,运送路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妇孺。2008年1月28日,嘉禾县供电公司职工肖建华在抢修供电线路时,因电杆意外断裂,从10米杆上摔下来,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在这次雪灾中,他已经连续工作80小时。

(8)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绿丝带”行动的哲学启示?

材料:2008年2月日,温总理在慰问低温冰冻灾区时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要有党的领导、政府的组织、指挥。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这是总理近几年第三次“纠正”群众的 感谢。

(9)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温总理说“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淮河治污步履沉重”的资料,回答问题。
淮河位于我国腹部,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历史上的频繁旱涝给淮河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国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在淮河修建了4000座水闸,大提高了淮河的防旱排涝能力。然而随着流域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急剧膨胀,加之城市生活的大量排放,淮河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从80年代开始,淮河的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进入90年代,蚌埠,淮南、盱眙等地曾发生严重的水荒事件。当地人民说淮河水质变化的情况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为了治理淮河水污染,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淮河走上了依法治水的轨道。根据国务院对“三河三湖”的水污染治理的总体部署,1996年7月1日之前,关闭了沿岸所有产量在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1997年12月31日零点之前实现了淮河流域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基本达标排放。1998年1月1日对依然超标排污的企业关停,实施淮河治污“零点行动”。2000年底,国务院要求淮河水恢复清澈。
奔波于豫、皖、苏淮河沿岸,我们既为看到了粼粼碧波的河段感到欣喜;也为至今泛着黑色的河水深感忧虑。喜的是作为中国第一条全流域治理的河流,淮河治理已从热闹归于理性,流域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平衡、和谐,有些地方采取了环保治污走市场化道路的措施,忧的是有些地方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达标排污反弹,一些被关停的“十五小”企业争市场,个别地方政府因局部利益干扰淮河的整体治污。
看来淮河要实现水变清,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关闭几个污染企业,更重要的是沿淮流域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业经营者要把它放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来对待。
【小题1】淮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反映的是哪一类?          ,造成的原因是        。“80年代鱼虾绝代”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是           
【小题3】淮河干流流经                        三省,下游汇入        湖,经高邮湖入运河取道        入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淮河治污步履沉重”的资料,回答问题。

淮河位于我国腹部,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历史上的频繁旱涝给淮河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国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在淮河修建了4000座水闸,大提高了淮河的防旱排涝能力。然而随着流域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急剧膨胀,加之城市生活的大量排放,淮河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从80年代开始,淮河的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进入90年代,蚌埠,淮南、盱眙等地曾发生严重的水荒事件。当地人民说淮河水质变化的情况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为了治理淮河水污染,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淮河走上了依法治水的轨道。根据国务院对“三河三湖”的水污染治理的总体部署,1996年7月1日之前,关闭了沿岸所有产量在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1997年12月31日零点之前实现了淮河流域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基本达标排放。1998年1月1日对依然超标排污的企业关停,实施淮河治污“零点行动”。2000年底,国务院要求淮河水恢复清澈。

奔波于豫、皖、苏淮河沿岸,我们既为看到了粼粼碧波的河段感到欣喜;也为至今泛着黑色的河水深感忧虑。喜的是作为中国第一条全流域治理的河流,淮河治理已从热闹归于理性,流域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平衡、和谐,有些地方采取了环保治污走市场化道路的措施,忧的是有些地方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达标排污反弹,一些被关停的“十五小”企业争市场,个别地方政府因局部利益干扰淮河的整体治污。

看来淮河要实现水变清,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关闭几个污染企业,更重要的是沿淮流域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业经营者要把它放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来对待。

1.淮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反映的是哪一类?          ,造成的原因是        。“80年代鱼虾绝代”的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是           

3.淮河干流流经                        三省,下游汇入        湖,经高邮湖入运河取道        入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