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根据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可以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划分为 阶段, 阶段, 阶段.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该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小题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4分)
【小题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12分)
【小题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该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4分)

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12分)

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 下图分别为我国近五十年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次数/年代)图和土地沙漠化速度变化(平方千米/年)。

  材料2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是主要的沙尘暴地区之一。历史上的阿拉善也曾有过大河(上游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大湖(居延海由黑河水汇入)水量丰沛、碧波荡漾,芨芨草、红柳、胡扬一片葱绿。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不得不加剧森林的砍伐,草原的开垦和水资源采用仅黑河沿途的30多座水库,蓄水能力已大大超过其流量,到1992年,下游完全断流,居延海干涸了。现在近千眼机井中已有2/3变为枯井,繁茂的胡扬林和草原,大多已被沙漠所取代。

  材料3 阿拉善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同时,其矿化度也越来越高,含氟量已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约有l/4的人得了氟骨症,1/2的人得了斑釉牙病,l/5的孩子得了碘缺乏病。

  材料4 阿拉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957-1969年为52.26毫米,1970年-1979年为36.2毫米,1980年-1989年为20多毫米,近年来仅为7毫米左右。

(1)

从图一可看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________。

(2)

从图二可看出,近五十年来,我国________。

(3)

从两图关系上可看出:我国________,说明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已________,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心腹大患。

(4)

阿拉善地区居延海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是①自然方面________,②人为方面:直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中违反________所致。

(5)

判断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沙尘暴是属于环境问题,但不属大气污染

B.

历史上的居延绿洲地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统一的

C.

阿拉善地区“病人”增多是由人为原因形成的

D.

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控制人口增多,提高人口素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麓。

  材料一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联合因第l93个成员国。国土南北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南北年均温的变化为25—35℃。由北向南年降水量的变化为600—2000mm。南苏丹石油资源丰富,但缺乏炼油设施,主要依赖苏丹略土穆等地的炼油能力。农业生产技术键度落后,粮食严重不能自给。经济十分落后,基础设施匮乏,小学教育普及率不到2%,成人识字率不足15%。全境铺设路面的公路里程仅38公里,白尼罗河可以通航,首都朱巴是重要的尼罗浮航运枢纽没水陆交通要津。

  材料二南苏丹共和国位置图和南苏丹水系图。

(1)南苏丹境内沼泽广布,试分析其原因。

(2)根据气候条件,分析南苏丹北部与南部植被类型的差异。

(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4)南苏丹是联合圜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对于如何困地制宜发展该国

经济,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耕地面积

草地面积

森林面积

淡水面积

45种矿产资源

110位

126位

76位

107位

55位

80位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每吨煤实

现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耗油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比国外低

15%—25%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