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布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布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 环境的 分布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 .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 特点.⑥处代 表动物有 .①处的土壤特点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左图中甲图A地的气候特点是右图中的          ,C地气候特点是右图中的            。

(2)左图中甲图B河一年有冬夏两个汛期,形成原因是       。

(3)B河流域农业地域类型        ,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

(4)左图中甲图A地气候与美国东南部气候类型相同,但该候在甲图中的分布面积小于美国东南部,试从影响气候的诸因素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5)左图中乙图8℃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岛屿中部地势较高    B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

C、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材料2: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3: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根据材料1,总结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反映出1990年~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的趋向是东、中部人口密度____________,东西部人
    口分布更加_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顷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右图为我国2003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我国的粮食生产任务艰巨。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改变我国粮食增长的方式,开辟我国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

材料三   最近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亿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地区,当地是如何治理低湿地的?航天育种大有潜力,试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8年~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4)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某旅游团计划乘船和火车从北京出发到杭州萧山钱塘江,途中还要参观游览下列景点:南京中山陵、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拙政园(从苏州到杭州一段要乘船)。

材料二 “八月十八潮,状观天下无”。

2011年9月13日是农历八月十八,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如约而至,达近九年最大潮涌,因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因此浙江旅游局提醒游客,一定要注意安全,杜绝以往卷人(如右图)事件的发生。

(1)  请根据材料二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

(2)  (走近路,不走重复线路。)

从北京出发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再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又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再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然后经________到杭州萧山观钱塘江潮。

(2)假设你是政府管理人员,为防止类似图中卷人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3)一般来说,旅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4分)

材料一 宜万铁路于2010年12月23日正式通车运营,它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

材料二 据了解,清末詹天佑受命修建川汉铁路(宜万铁路的前身),选择沿长江北岸穿行。但宜万铁路的修建方案是“越岭线路”,穿越长江和清江之间的武陵山区,一路穿山越岭,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区,遍布岩溶、暗河等,地质条件复杂。下图为宜万铁路示意图。

材料三 宜万铁路通车后,上海到成都开行的K696次列车,将比原来绕行郑州、西安的线路节约10个小时左右。下表为K696次的列车时刻表。上海交通大学的小张同学计划在3月20日乘坐该次列车从上海回成都(104°E),并计划下车后(不考虑列车晚点),如果天还没有黑(太阳落山)就徒步回到他在成都市区的家中。

站名

上海

南京

宜昌

万州

成都

到站时间

(北京时间)

3月20日09:20

3月20日

13:36

3月21日03:15

3月21日08:35

3月21日19:13

(1)2003年12月1日,在湖北恩施举行了宜万铁路的奠基仪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恩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2)清末开始,人们就想建宜万铁路(前身是川汉铁路),试分析当代宜万铁路建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分析宜万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宜万铁路的成功修建,说明制约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二分析宜万铁路选择“越岭线路”方案的原因。

(5)你认为小张下火车后可以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步行回家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