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图表或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1)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               

(2)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3)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图表或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1)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               。(4分)
(2)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3)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图表或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1)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                。(4分)

(2)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3)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

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成一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