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连续四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我国科技工作者终于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了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田--苏里格大气田。到目前为止,该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25.2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储量6亿吨的特大油田,这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储量的大气田。

  “六五”以前全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只有2617亿立方米,产量仅有143亿立方米,从开展科技攻关的“六五”起,新增储量基本上五年翻一番,到“九五”期间新增储量第一次超过万亿立方米。目前,我国15个大型气田全部是开展国家科技攻关以后在相关理论技术支撑下发现的。

(1)下列有关“内蒙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契丹国的都城上京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B.元代内蒙古的大片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C.清代内蒙古为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实行盟旗制度

D.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省级自治区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比欧洲早1000多年。下列我国古代科学成就,按比欧洲早出现的时间长短排列为

①地动仪  ②分科较细的医学校  ③“十二气历”  ④活字印刷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3)明代的《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情况。关于《天工开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

B.介绍了当时欧洲的水利方法

C.是研究明代社会生产和中国古代传统技术的宝贵资料

D.记述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尤其着重于手工业技术

(4)按照能源分类,天然气应属于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②新能源  ③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  ④常规能源

[  ]

A.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地理事物与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处于同一省区的是

[  ]

A.霍林河煤矿
B.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C.二滩水电站
D.包头钢铁工业基地

(6)下列有关苏里格大气田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地质史上,该地区气候湿润,植物繁茂

B.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特别强

C.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物质丰富

D.在地质史上,地壳运动激烈,给该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7)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①使能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加

②使能源消费的结构日趋多样化

③使非可再生能源变成可再生能源

④使各种能源资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苏里格大气田的发现充分体现了科技攻关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和支撑作用。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是

[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经济的发展只能靠科技进步

C.经济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前提

D.科技与理论结合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9)从哲学上看,苏里格大气田的发现体现了

①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②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更好的认识世界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假如由苏里格大气田向上海供气,最佳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该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使用天然气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隋

    11 673

    58 365

    唐中期

    12 635

    63 175

    北宋初期

    2l 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