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三峡地区航道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大坝分别是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并在图中用字母A、B标注出来。
(2)该大坝属于___________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_____________。
(3)该景观的建设_____________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成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运和养殖等综合效益。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
(1)图中大坝分别是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并在图中用字母A、B标注出来。
(2)该大坝属于___________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_____________。
(3)该景观的建设_____________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成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运和养殖等综合效益。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
读某水电站的蓄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___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填东或西)
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__区域,____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填东或西)
(3)由于拦坝蓄水,大坝以________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区域(填东或西)
(4) 图上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____,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5) 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6) 田纳西河干流上的水库开始放水的时间是( )
A. 每年的8月1日
B. 每年的3月1日
C. 每年的12月24日
D. 每年的1月1日
(7)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地、壁山造地
读某水电站的蓄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___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
(2)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__区域,____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3)由于拦坝蓄水,大坝以________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_
(4) 图上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____,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 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6) 田纳西河干流上的水库开始放水的时间是
A. 每年的8月1日 B. 每年的3月1日
C. 每年的12月24日 D. 每年的1月1日
(7)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地、壁山造地
读某水电站的蓄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___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填东或西)
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__区域,____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填东或西)
(3)由于拦坝蓄水,大坝以________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区域(填东或西)
(4) 图上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____,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5) 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6) 田纳西河干流上的水库开始放水的时间是( )
A. 每年的8月1日
B. 每年的3月1日
C. 每年的12月24日
D. 每年的1月1日
(7)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地、壁山造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