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两个界面:_________界面和__________界面,并根据这两个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甲图中A、B、C分别代表: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3)根据乙图简述地震波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每年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每年缩短到440天,由此判断地球自转速度正在逐渐_____(变快或变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黄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

 

 

1.形成“黑石”的物质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飞出的“黑石”属于 (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侵入岩

 D.岩浆岩—喷出岩

3.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正确叙述是 (     )

 A.甲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B.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

  C.乙类岩石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D.丙类岩石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黄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


1.形成“黑石”的物质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1. A.
    地壳
  2. B.
    上地幔
  3. C.
    下地幔
  4. D.
    地核

2.飞出的“黑石”属于


  1. A.
    沉积岩
  2. B.
    变质岩
  3. C.
    岩浆岩—侵入岩
  4. D.
    岩浆岩—喷出岩

3.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正确叙述是


  1. A.
    甲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2. B.
    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
  3. C.
    乙类岩石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4. D.
    丙类岩石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材料绘一幅“地球的局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具体要求:①地壳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②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③软流层的位置正确。

材料: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大洋部分平均为地下17千米处),叫做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叫做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大约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材料绘一幅“地球的局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具体要求:①地壳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②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③软流层的位置正确。

材料: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大洋部分平均为地下17千米处),叫做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叫做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大约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