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 A.珠江三角洲 B.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3.B 4.C 读下图.回答5-7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内蒙古草原   B.珠江三角洲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13)”和“部分气候类型图(图14)”,回答相关问题。

(1)选出图13中字母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①大牧场放牧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    ④混合农业

A              ;B            ;C             ;D             .(填序号)

(2)与A地区对应的气候类型是图14中的      图。该气候对于粮食生产的最有利特征是

(3)A地区粮食生产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我国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很大,但人均粮食增长不大,为了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1分)

①采取计划生育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   ②珍惜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    ③在陡坡地开荒种粮食   ④围垦各种湿地种粮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28分)

资料《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7 “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________气候向__________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________  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分)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8分)

(4)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

  资料《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7“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________气候向________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4)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 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3.实行该种农业的好处是…(      )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业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