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右图是某地某日两个时刻太阳高度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出该地纬度是 A.700N B.750S C.750 S D.700N 东京时间2008年6月14日8:43.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 地震.震源位于地下15km处.日本气象厅此次在部分区域采用“紧急 地震速报 系统.为各地居民赢得了数秒不等的避震时间.从而大大 减轻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图10实线为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 回答20-21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右图是2009年春节(1月26日)我国某极地考察站两个时刻的旗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该考察站是    (    )

A.黄河站(78°55′N,11°56′E) B.长城站(62°12′S,58°57′W)

C.中山站(69°22′S,76°22′E)D.昆仑站(80°25′S,77°06′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是2009年春节(1月26日)我国某极地考察站两个时刻的旗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该考察站是    (    )

A.黄河站(78°55′N,11°56′E) B.长城站(62°12′S,58°57′W)

C.中山站(69°22′S,76°22′E)D.昆仑站(80°25′S,77°06′E)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右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右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4.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右图为某时刻某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2题。

1. M、N两地的经度差 (   )

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可能大于10°,也有可能小于10°

2. 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伦敦旭日东升            

B.此日,85N纬线最大最小太阳高度之和为20

C.地中海沿岸西风盛行      

D.我国江南梅子黄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