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当今地球“越来越小”,最能体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是 ( )
A.电视技术 B.高速铁路技术 C.现代通讯技术 D.航空技术
今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考察期问获得的资料
材料一:“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而今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一2一一3℃;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
材料二:北极上空存在奥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奥氧洞还将扩大。
材料三: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腺。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 ② __
2.考察队乘飞机到达奥斯陆的当地时间为2月28日20时20分,此刻北京时间(120 0E的地方时)是2月29日3时20分。根据经度相差l 0,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当地时间应是 (经度)的地方时。
3.3月2日考察队到达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该市每年约有2个月的极夜与2个月的极昼。在考察的半个月中,特罗姆瑟市的昼夜情况是( )。
A.处于极夜时期 B.处于极昼时期 C.白天逐渐变长 D.黑夜逐渐变长
4.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特罗姆瑟市的 方向。这里寒风凛冽,风向大多为 。
5.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 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
6.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②海水变的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事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根据资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 ;
。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东南亚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现状,以及中国与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 和 。
(2)该地区旅游业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3)该区域是泥石流多发区,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南海I号”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专家推测,当时这艘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时沉没的。
——据新华社报道和“南海I号”水晶宫简介
(4)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地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上溯到什么时候,指出当时海上贸易通道最早的起止点(写出地名)。
材料三 一组图片
(5)这组图像为我们研究东南亚与中国关系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
材料四 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江泽民在1997年中国一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的讲话
(6)近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有什么“相同的历史遭遇”?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国际地位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做出了什么共同努力?
材料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使之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据新华社报道
(7)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直接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简述该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六 为携手抗击目前的全流域旱情,加强湄公河的水资源跨境管理,由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4个成员国组成的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于2010年4月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作为对话伙伴,中国和缅甸也派出代表参会。峰会当天发表了《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并指出湄委会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水资源以及相关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发展,谋求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福利。
(8)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各成员国协调湄公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正确性。
材料七 中方代表在峰会上发言表示,中国政府对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在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资源的过程中坚持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平衡,坚持自身利益与下游各国利益相统一。大量的科学调查和研究表明,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相反,通过水坝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有益于改善下游通航条件、防洪抗旱和农田灌溉。
(9)联系材料七,综合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资源是如何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