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读图,完成11~13题。
1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1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上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碱化。)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外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
下图是某城市不合理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填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将以下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每空限填一次)(6分)
A.交通拥挤,住宅问题 B.人口迅猛增长
C.规模无限制扩大 D.进行合理规划
E.发展交通,兴建住宅 F.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图中数码①表示的问题若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关于图中数码②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2分)( )
A.全面开展大气污染、河流污染、噪声污染等的治理工作
B.将有污染的工矿企业迁出市区
C.扩大绿地面积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D.加强绿化建设就是为美化环境
下图是某城市不合理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填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将以下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每空限填一次)(6分)
A.交通拥挤,住宅问题 B.人口迅猛增长
C.规模无限制扩大 D.进行合理规划
E.发展交通,兴建住宅 F.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图中数码①表示的问题若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关于图中数码②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2分)( )
A.全面开展大气污染、河流污染、噪声污染等的治理工作
B.将有污染的工矿企业迁出市区
C.扩大绿地面积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D.加强绿化建设就是为美化环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