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某国家或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图.读后回答4---6题 4.该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最快的时间段是 A.A---B B.B----C C.C-----D D.D----E 5.该国家或地区人口达到最高峰时.应是图中的哪个点 A.C B.D C.F D.G 6.若图中A至G点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最可能为日本国的点是 A.B B.D C.E D.G 1965年.斯基纳对我国成都平原的集镇进行了研究.发现成都东南部各集市的市场周期足以构成一个按市场原则排列的中心地城市体系.这种市场周期的排列是这样的.如:与中和镇相连的有黄龙场.石羊场.琉璃场.高店.新店.陶石桥六个村庄.围绕中和镇的市场周期是初一设在中和镇.初二设在黄龙场.初三设在石羊场.初四又回到中和镇.初五开设在琉璃场.初六开设在高店.初七又回到中和镇.初八到新店.初九到陶石桥.初十又回到中和镇.初十一开设在黄龙场.--这样如此下去.读后回答7----8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背景资料:从2008年1月10日—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19个省(区、市)先后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这次气象灾害在很多地方都有50年一遇,部分地区甚至达了百年一遇的冻雨和雪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认为,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原因之一。拉尼娜现象发生进,下图中的东风势力         (增强减弱)。请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2)简述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和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影响。

   (3)简述拉尼娜现象对秘鲁海区渔业的影响?

   (4)与南方其他地区相比,下图中的A地区受冰雪灾害的影响要小一些,试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提圈围出土地而卷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取防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古人叫做“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5)隋唐时期圩田更加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圩田”、“畲田”的发展?

材料二 “三年两决口,灾害年年有”,是对千古黄河的真实写照,而“黄河宁,天下平”更成为中华民族美好愿望。可以说,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华夏民族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她既养育了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又给这个民族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6)黄河流域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被英国撤切尔夫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文明古迹是             。治理黄河,造福人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美好愿望。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材料三  史前的黄河流域,气候宜人,大地富饶,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得天独厚的所在。陕西的“蓝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河套人”,以及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都是广布于黄河流域。查阅我国朝代的更迭,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至今4100多年中,从西至 兰,东抵开封,北到银川,南达西安的广阔区域里,在黄河流域建都的年代就有2400多年。我国鼎盛时期的六大古都之三——西安、洛阳、开封,全在黄河流域。

(7)黄河流域曾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得天独厚的所在,但现今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黄河流域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08年一月中、下旬遭受冰冻灾害程度分布示意图。

材料  “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也涌现不少感人事迹,据悉,贵阳是此次暴风雪的重灾区,不少自驾车主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媒体联手组办的“绿丝带”行动——在自家车右倒后镜上挂绿丝带,运送路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妇孺。2008年1月28日,嘉禾县供电公司职工肖建华在抢修供电线路时,因电杆意外断裂,从10米杆上摔下来,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在这次雪灾中,他已经连续工作80小时。

(8)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绿丝带”行动的哲学启示?

材料:2008年2月日,温总理在慰问低温冰冻灾区时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要有党的领导、政府的组织、指挥。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这是总理近几年第三次“纠正”群众的 感谢。

(9)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温总理说“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遮野的石旮旯(表示“狭窄偏僻的地方”
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该区域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二:人县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千米,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早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材料三A县的气候资料

(1)结合材料,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4分)
(2)该区域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
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3)据材料二可知,A县经常遭遇早灾威胁,分析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遮野的石旮旯(表示“狭窄偏僻的地方”

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该区域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二:人县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千米,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早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材料三A县的气候资料

(1)结合材料,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4分)

(2)该区域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

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3)据材料二可知,A县经常遭遇早灾威胁,分析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3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遮野的石旮旯(表示“狭窄偏僻的地方”

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

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该区域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二

人县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千米,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早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材料三

(1)结合材料,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该区域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

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3)二中可知,A县经常遭遇早灾威胁,分析其原因。(6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3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遮野的石旮旯(表示“狭窄偏僻的地方”

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

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该区域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二

人县人口密度约150人/平方千米,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早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材料三

(1)结合材料,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该区域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

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3)二中可知,A县经常遭遇早灾威胁,分析其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