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7.完成22-24题. 22.①地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23.从①→②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这种变化属于 (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 24.决定由直线③→④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高度 D.光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公里。截止到2010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192人。

材料二 青海广播网讯(4月15日),未来一周玉树震区和救灾沿线将出现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根据气象预报,22号白天到23号夜间,玉树震区仍然阴天有中雪。西宁到共和沿线有小阵雨,共和到清水河沿线有小雨雪,清水河到玉树公路沿线阴天有中雪,有6到7级偏西风,山口地区最大风力可达8到9级。

材料三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 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l 5公里。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l0万人。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结合图片和材料信息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塔里木河流域略图

材料二:塔里木河各段水量(亿立方米)和耗用水比例(%)

 

年份

上游段

中游段

下游段

水量

耗用水比例

水量

耗用水比例

水量

耗用水比例

1956-1959

14.8

26.4

25.8

45.9

15.6

27.7

1960-1969

16.4

30.8

24.4

45.9

12.4

25.3

1970-1979

15.0

34.2

22.2

50.6

6.6

15.2

1980-1989

18.2

40.6

22.5

50.4

3.9

8.7

1990-1995

17.7

45.2

18.8

48.0

2.7

7.8

材料三:2010年11月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对塔里木河干流区供水价格进行了调整

(见下表)

 

行业

2007年水价

2011年水价

备注

种植业

0.0039元/m3

0.019元/m3

超过规定限额20%以内(含20%)的部分,

按照上述水价的2倍计收水费;超过规定限额20%以上的部分,按照上述水价的4倍计收水费;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对擅自挤占生态用水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上述水价的10倍计收水费。

牧业

0.00037元/m3

0.001元/m3

工业

 

0.3元/m3(不含水资源费)

旅游业、

建筑业

 

0.6元/m3(不

含水资源费)

材料四: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了解到,自2001年开展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以来,管理局坚持边治理边输水的治理措施,先后11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由大西海子水库下输水量累计达26.1亿立方米,水头7次到达台特玛湖,结束了下游河道连续干涸近30年的历史,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1)结合材料二,概括塔里木河各段水量和耗用水比例的变化特点。

(2)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干涸近30年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判断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应该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C.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      D.生态环境的保护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对塔里木河干流区供水价格进行了的调整可能产生的哪些影响。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可采取哪些措施以进一步改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三、三大国主要产值、资源消费指标占世界比重(%)

国家

GDP

(2003)

工业增加值

(2003)

钢消费量

(2003)

煤炭消费量

(2004)

石油消费量

(2004)

中国

11.8

22

26.62

34.44

8.19

日本

6.6

7.1

7.94

4.35

6.41

美国

20.1

16.5

10.71

20.31

24.89

 (1)读材料一,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2)简述1990年以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3分)

 (3)读材料二所示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4分)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国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其原因是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该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三、五大国主要产值、资源消费指标占世界比重(%)

 

国家

GDP

(2003)

工业增加值

(2003)

钢消费量

(2003)

煤炭消费量

(2004)

石油消费量

(2004)

中国

11.8

22

26.62

34.44

8.19

日本

6.6

7.1

7.94

4.35

6.41

美国

20.1

16.5

10.71

20.31

24.89

 

材料四、中美两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变化

 

 

(1)读材料一,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2)简述1990年以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3)读材料二所示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3分)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国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其原因是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2分)

 

⑸请描述中国与美国自然资源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规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图”和“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    年代。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接近1%,每年出生人口达    万左右。

(2)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的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

(3)读“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1953年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5%左右,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在1995年,25岁以下各年龄段人数明显减少,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

(4)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型”到基本转变为“现代型”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但不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尽相同。请结合下表资料(1994年部分省市区家庭人口、孩子数量、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统计)谈谈体会。

 

 

 

 

 

 

子女数量构成(%)

 

 

 

 

 

一孩

二孩

三孩

育龄妇女平

均年龄(岁)

家庭平均人

口(人/户)

 

全国

62.75

27.75

9.50

22.73

3.89

上海

94.15

5.85

0.00

24.09

2.99

山东

75.49

19.91

4.60

24.32

3.60

陕西

58.31

32.45

9.24

22.41

3.96

广西

51.59

34.04

14.37

22.74

4.6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