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②从迁移原因看.主要都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 ④从迁移方式看.都是以被迫性迁移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再生产过程大致属于哪种类型(  )

A.原始型和传统型

B.传统型和过渡型

C.过渡型和接近现代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2.上题中两阶段人口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B.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20世纪70年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严重

C.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高出生率是上一个生育高峰的生育惯性

D.由于生育惯性的作用,我国在世纪之交进入第一个生育高峰阶段

4.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最接近的是(  )

A.韩国  B.埃及  C.北美  D.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并回答以下各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30%~40%,而目前只有10%,1998年,仅雅砻江沿岸就有3000多公顷原始森林被砍光。

材料二: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的湖泊面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减少了33.3%,因此,近几年来长江水患频发。

材料三:长江流域现有4亿多人,就连泄洪区也住满了人,且发展了相当规模的经济。

(1)长江上游的森林对长江流域所起的重要作用你认为主要有哪一些?并请阐明乱砍森林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一些?

(2)你认为长江流域的湖泊对长江干流主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并请对现状作简单的评价。

(3)根据以上相关的材料,请判断当地的人口发展与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呈现出了怎样的关系?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请根据以上相关的材料和你的知识积累,简要地阐明在长江流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简要地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规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