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高速化体现在: A.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 B.发展集装箱运输 C.发展巨型油轮运输 D.拓宽运输线路.增加通过能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和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宝库之一,最早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自那以后,无数的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终于在1992年4月3日全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于是,1993年进入施工准备阶段,1994年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计划2003年开始通航、首期发电,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16年。

  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坝高设计为185米,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其中防洪库容221.5)。电站装机26台,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小时,通航设计为双线5级船闸一座,可通航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船能力为5000万吨,按1993年5月底价格,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

  三峡工程位于我国内陆的腹心位置,工程建成以后,不但能带动华中、西南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而且能协调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并且能有效地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三峡电站建成后,其电力主要输往华中、华东地区,少部分供重庆、川东地区。它能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5000万吨,少排放1亿吨、2200万吨、CO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同时还可减少排放的废水、废渣。因此,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1)图中A、B两城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长江三峡自东向西依次是指________峡、________峡________峡。

(2)三峡地区是指________,其蕴藏最丰富的两种资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指________。文中三峡工程“决议”的通过体现了________原则。

(4)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指________。

(5)如果按1993年价格每千瓦小时电能能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以为增加________元的产值提供电力保证。假如将三峡电站的电能输往1000km外的上海,如果用相同的电线,从减少输电损耗出发,宜选用50万伏高压输送,还是11万伏高压输送?为什么?(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6)从自然区位看,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和第________级阶梯过渡地带,从战略区位看三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从交通区位看,长江三峡扼守________,它能使整个航线成为名符其实的________。

(7)有人认为:长江三峡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三峡水库蓄水后,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消失,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有些景点虽然存在,却将失去其从前的魅力。

但也有人认为: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有,峭壁陡岩尚存[如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900米)]。三峡工程建成后,在水库及支流上游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点,“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当代世界奇观。

试针对以上两种不同观点,写出自己的看法。

(8)长江三峡的工程建设和开发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被拉空现象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下,正在塌陷!

材料二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材料三 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充足,煤铁资源丰富……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另一方面渴望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十一五”期间,安徽着力和东部搞好产业对接,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东向战略、发展东向经济”,“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

材料四 长江三角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长期铁路规划图、安徽地形、河流、主要城市分布图。

(1)读“安徽省中长期铁路规划图”。图中A、B、C、D四条铁路线中,分别表示京九、京沪铁路的是                                (填字母)。京九、京沪铁路通过 安徽省,分析其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有意义。

(2)安徽省地图中甲河沿岸城市密集,目前该城市带经济发展迅速,分析其区位优势有哪些?

(3)结合材料分析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安徽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

化?

(4)安徽省地图中乙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生态退耕号召,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你认为该地区今后适合发展哪些相关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新华社2008年2月21日电,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宣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于日前在上海研制成功。作为由中国独立建造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计划一直受到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国产导航芯片的诞生,更被视为其相关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据此回答下题。

(1)

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那一类现代技术

[  ]

A.

GPS

B.

RS

C.

GIS

D.

3S

(2)

“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工作

①交通运输

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

④导弹发射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3)

一支地理考察队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  ]

A.

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B.

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C.

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D.

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4)

如图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该内容属于

[  ]

A.

地图

B.

电子地图

C.

遥感图象

D.

模拟图象

(5)

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北斗”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18亿亩的耕地总量要保持到2020年,基本农田总量不能减少。

材料二  《我国轮廓图》

   (1)形成甲、乙、丙、丁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浙江省的地带性土壤是什么?

   (2)图中丙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比较疏松  D.土壤呈酸性

   (3)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我国的耕地保有量确定为18亿亩,这是约束性指标。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4)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①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         时期,例如           等城市(至少两例),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②明清时期,       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原因是:     

                                        

   (5)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简述其形成过程。

材料四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一要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二要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6)依据材料四分析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五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携手闯市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7)依据材料五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知识说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新华社2008年2月21日电,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宣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于日前在上海研制成功。作为由中国独立建造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计划一直受到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国产导航芯片的诞生,更被视为其相关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取得新的突破。回答1—5题。

1.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那一类现代技术

A. GPS     B. RS     C. GIS    D.3S

2.“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工作

①交通运输    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   ④导弹发射

A.②③④    B.① = 2 \* GB3 = 3 \* GB3 = 4 \* GB3 = 1 \* GB3 = 2 \* GB3 = 3 \* GB3 = 4 \* GB3

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B.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4.“北斗”系统根据  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根据  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

A.3 4     B.3 3      C.4  4     D.4 3

5.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北斗”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