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整体性和差异性,据此,完成以下3题
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导致这种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土壤差异 D.海拔差异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3.沙漠地区出现如图8所示景观体现的是
A.山地的垂直分异
B.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在地理环境中,整体性和差异性随处可见。请仔细阅读下列两小题,回答: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2)下列因素中,导致自然环境非地带性分异的是
[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16.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祝贺你和你的同学已被选为环球考察队成员。你们的任务是研究地球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你要收集这些地区的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要素的资料与数据。你们这次考察的成果将被用作创建一个地理环境的信息数据库。指导你们考察的科学家已经着重选择了六个地区。你的行程将从寒风凛冽的北极苔原到水气蒙蒙的热带雨林。出发前务必整理好你的行装。
环球考察的第一站是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这里不但炎热且潮湿,时常出现倾盆大雨,一阵阵雨过后,太阳又出来了。尽管阳光灿烂,但浓密的植被层的阳光还是很少的。
(1)从考察中你可以了解到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请你把对这里河流的考察报告写出来,并分析形成本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考察的第二站是50°~70°N附近的亚寒带针叶林。这里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10℃,生长着大量的松、云杉、冷杉等耐寒的针叶树种,是森林资源宝库。
当到达考察的第三站时,这里的季节正是秋天,刀割一般的冷风使你们直接感受到苔原的气候特点。自然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所以称为寒带苔原带。苔原地带的许多土地都是终年冰冻着。夏季每天光照时间是最长的,仲夏的太阳是不落的。这里的动物有驯鹿、北极狐等。
考察的第四站是沙漠,这里的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水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一天的温差通常很大。生活在沙漠中的生物既要适应缺水状况,又要适应温差大的恶劣条件,许多动物都是在晚上出来活动的。
考察的第五站是草原,这里的气温要比在沙漠里舒服许多,年降水量在250~270毫米之间,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长满了牧草。
考察的第六站将带你到另一片森林——落叶阔叶林,这里冬天的气温在0℃以下,夏季早晨凉爽,白天仍很炎热,这里的树木每年树叶都会掉落。
(2)请你比较分析一下第六站处的森林与前面考察的热带雨林有何不同?并分析形成森林到沙漠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指导你们考察的科学家要求你们写一篇考察报告,内容包括: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产生;以上考察的这些地区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可循。
(4)根据你们考察的实际情况,填写下表:
(5)根据你们收集的气候、植被、河流等资料和数据,科学家们绘制出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假若地球是平坦的,海岸线是直的,请你简化“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