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人类息息相关.河流的变化和开发往往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15-16题. 15.图9中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16.图10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①河流侵蚀 ②地壳下降 ③泥沙沉积 ④海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 16.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但无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一定的地球表层空间.因此彼此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河流与人类息息相关,河流的变化和开发往往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以下2题。

 

 

 

1.图9中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2.图10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①河流侵蚀  ②地壳下降  ③泥沙沉积 

④海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

3.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但无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一定的地球表层空间,因此彼此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4.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东南亚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现状,以及中国与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                           

(2)该地区旅游业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3)该区域是泥石流多发区,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南海I号”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专家推测,当时这艘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时沉没的。

——据新华社报道和“南海I号”水晶宫简介

(4)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地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上溯到什么时候,指出当时海上贸易通道最早的起止点(写出地名)。

材料三  一组图片

(5)这组图像为我们研究东南亚与中国关系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

材料四  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江泽民在1997年中国一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的讲话

(6)近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有什么“相同的历史遭遇”?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国际地位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做出了什么共同努力?

材料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使之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据新华社报道

(7)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直接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简述该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六  为携手抗击目前的全流域旱情,加强湄公河的水资源跨境管理,由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4个成员国组成的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于2010年4月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作为对话伙伴,中国和缅甸也派出代表参会。峰会当天发表了《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并指出湄委会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水资源以及相关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发展,谋求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福利。

(8)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各成员国协调湄公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正确性。

材料七  中方代表在峰会上发言表示,中国政府对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在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资源的过程中坚持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平衡,坚持自身利益与下游各国利益相统一。大量的科学调查和研究表明,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相反,通过水坝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有益于改善下游通航条件、防洪抗旱和农田灌溉。

(9)联系材料七,综合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资源是如何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