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如果把北宋看作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北宋以前的3 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了中国的统治者。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博文《小麦与水稻的接力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水稻经济代替小麦经济掌握农业后产生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二 中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4)结合图b和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读图1、图2与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抽长江水,沿运河逐级提水,送到天津,主要解决沿线及胶东的城市缺水问题;中线从长江三峡经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________(环节)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________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在图2的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段。
(4)该工程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________效益、________效益和生态效益。
(5)我国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总量不算少,但却要花巨资实施南水北调,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关系国家生态安全
“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丰富的湿地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中华民族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我国的湿地资源。
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如果不把水稻田湿地包括在内,我国的湿地面积达3 848万公顷。我国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全国共有湿地高等植物2 20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700多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碳循环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达28 124亿立方米,其中,占淡水资源96%的地表水主要依靠湿地来维持和保存。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30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达5 542万公顷,使40%的天然湿地和33种国家重点珍稀水禽得
到了有效保护。
(1)请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以上表格中的内容和地点,说出我国的湿地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湿地公约》划分的自然湿地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湿地是中华文明的繁衍之地,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离不开湿地的孕育和滋养。但是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湿地污染、破坏和被侵占的情形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湖泊已有2/3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不仅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历史上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省已有489个天然湖泊消失了。
(2)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未能有一个地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请你搜集资料,找出原因和危害。
自然地理部分
地图能力测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
1、地图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国家是________,地形区为________。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空间范围最小的是________(以图中城市字母代表)。
2、地球运动知识能力测试题
崇拜太阳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承文化。某河流漂流探险队,希望能在90天的时间里都有太阳神的保佑进行漂流,即正午时分都在无日影的环境下漂流。他们应在本题中哪条河流进行漂流(河流名称)?漂流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请简述理由。
3、大气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飓风”在《地理词典》中注释为:“泛指其有狂风的任何热带气旋及风力达到十二级的任何大风”。在本题提供的“飓风移动路径”图示中,飓风登陆时,陆地沿海吹什么风向的风?在本题提供的另两幅地图所示地区是否也具有此现象?
4、陆水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河口,中间有一狭长岛屿把河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水深0-2米,南支水深5-7米。专家预测若无人为力量干预.该岛将可能与北岸陆地相连。
请说出该岛屿的名称及成因,并解释南支比北支的河水深的原因。
南支河水已经很深了,为什么年年还需要进行人工疏浚?请说明理由。
S市所在地区河口水文站的计量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该河输沙量较历史水文资料有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原因。
5、自然资源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的东南海域有该国最大的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灾害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2011年3月11日,人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8.8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泄漏,S市一位投资海水养殖的朋友打电话咨询,担心海水污染会影响到S市海域。我们应用哪些海洋知识可以帮助他打消顾虑,放心把海洋养殖事业搞下去?
人文地理部分
7、人口、民族及文化景观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所在国家的主要居民为________(民族)人,该民族属于________色人种,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大洲的区位)。
试分析Y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8、聚落及城市化知识能力测试题
读图分析Y市和S市港口的区位有何不同?近年来S市港区逐渐向河口及南部海湾中的岛屿迁移,其他国家的这类港口也有同样的发展趋势。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9、工农业生产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郊区是传统的棉花产区。早在七百多年前,这里的松江府就成为该国的棉纺织中心,到了近现代S市发展成为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1952年该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达216.5万亩,而1990年仅为19.4万亩。试分析S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及该地区种植优质棉花的不利气候因素。
10、地域联系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境内一运河是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间的海上航运捷径。请在下图(左上图)中描出该运河并加注该运河的名称;在世界地图上绘出由黑海航经土耳其海峡、该运河、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至日本的海上航线。
11、旅游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旅游业是Y市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请你举例说明该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条件。
台湾游客赴S市相邻地区旅游,多数人都要去拜谒________,请你说出他们前往的理由。
12、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的长绒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产区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这里土壤肥力在下降;沿河土地盐渍化加重;河口的海岸线后退,最大的后退距离达1-2千米;河口近海地区的鱼类资源也在减少。试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