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重庆谈判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的一次对话和交谈.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成就是 A.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避免了中国内战的发生 C.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合法地位 D.边区政权取得合法地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下图区域曾经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地之一,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缺少其他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只得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造成一定时期内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1)图中沙障(K处)保护的铁路线是___              ____铁路,阻隔的沙漠名称是___            ____ 。(4分)

   (2)Q山脉是____              ,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6分)

 

   (3)P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________,下图景观常在该山以_______(填南或北)欣赏到。(4分)

 

 

 

   (4)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分析在开采该资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10分)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图中M、N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应该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下图区域曾经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地之一,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缺少其他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只得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造成一定时期内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1)图中沙障(K处)保护的铁路线是___              ____铁路,阻隔的沙漠名称是___            ____ 。(4分)
(2)Q山脉是____             ,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6分)
(3)P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________,下图景观常在该山以_______(填南或北)欣赏到。(4分)

(4)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分析在开采该资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10分)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图中M、N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应该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甲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乙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读图回答问题。(20分)

图甲

图乙

(1)描述②线经过的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6分)

(3)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1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2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读图回答问题。(30分)

(1)描述图中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3)分析图中B峡谷的形成原因。

(4)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下图区域曾经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地之一,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缺少其他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只得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造成一定时期内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1)图中沙障(K处)保护的铁路线是___              ____铁路,阻隔的沙漠名称是___            ____ 。

   (2)Q山脉是____              ,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

   (3)P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________,下图景观常在该山以_______(填南或北)欣赏到。

   (4)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分析在开采该资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图中M、N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应该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