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图示.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 A.投入-产出联系 B.地域上的联系 C.技术联系 D.信息的联系 11.图示中的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主要目的是 ( ) A.尽快占领市场 B.减轻污染 C.寻找最优区位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赞比亚是非洲中部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的高原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年间。水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力度小,农村地区用电紧缺。

材料二:赞比亚气候资料(表2)。

表2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21.5

21.5

21.1

19.9

17.4

15.2

14.9

17.3

21.3

23.5

23.4

21.7

降水量(mm)

245.4

185.9

95.0

34.7

3.1

0.0

0.1

0.4

1.7

18.4

89.3

208.1

材料三:赞比亚区域示意图。

(1)卢安瓜河谷两侧悬崖林立,简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简述该国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15分)

(3)描述该国农场集中区的分布特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该国在实施大规模商品化农场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该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三、五大国主要产值、资源消费指标占世界比重(%)

 

国家

GDP

(2003)

工业增加值

(2003)

钢消费量

(2003)

煤炭消费量

(2004)

石油消费量

(2004)

中国

11.8

22

26.62

34.44

8.19

日本

6.6

7.1

7.94

4.35

6.41

美国

20.1

16.5

10.71

20.31

24.89

 

材料四、中美两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变化

 

 

(1)读材料一,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2)简述1990年以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3)读材料二所示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3分)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国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其原因是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2分)

 

⑸请描述中国与美国自然资源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规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2月17日10时45分左右,菲律宾中东部莱特省(125°E,11°N)连日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一个村庄的数百所房屋和一所学校瞬间被毁,3 000多人遇难。菲律宾地震局官员证实,当天上午菲律宾南部地区发生了里氏2.6级的轻微地震。

材料二:2006年5月27日,印度尼西亚发生6.4级地震,造成5 000余人死亡,5万余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应印尼政府请求,我国政府迅速派出救援队赶往印尼地震重灾区班图尔县开展救援。

(1)印度尼西亚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原因可能有(多项选择)(  )

A.震级较高

B.震源较浅

C.建筑物抗震性差

D.人们防震意识淡薄

(2)菲律宾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菲律宾泥石流灾害经常发生,引起本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对灾民的救援,除材料二中所述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救济形式。

(5)试比较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异同。

(6)右面为菲律宾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位于A处,请在图中绘出泥石流运动的方向(用“→”)及游客的逃生方向(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材料二:在农业部制订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中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材料三:1990年和2004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下列优势农产品与其优势产区域搭配合理的有            。(2分)

A.春小麦优势产区——黄淮海平原         B.水稻优势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C.棉花优势产区——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D.油菜优势产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E.甘蔗优势产区——桂中南、滇西南、皖南 F.甜菜优势产区——松嫩平原、山东半岛

2004年与1990年比较,种植业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畜牧业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今后还将大力发展畜牧业,试分析主要原因。(4分)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要因地制宜。下面是昆明市周围的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回答:

①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有哪些?(2分)

②同样的自然条件,但呈贡县与罗平县却由于农业发展的差异而贫富悬殊,试分析其产生的地理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丹麦的萨姆索岛是气候保护专家的圣地,通过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秸秆燃料与从牛奶提取热量的热交换器的运用,这里的居民所产生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要多。这也使得萨姆索岛成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的一个宣传典范。

材料二  位于英国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得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 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受全球变暖影响,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大量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完成这一减排目标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其中包括我国的对外商品贸易结构。

年份

我国能源相关CO2排放总量(Mt-CO2)

贸易出口内涵CO2 量(Mt-CO2)占总排量(%)

贸易进口内涵CO2量(Mt-CO2)占总排量 (%)

贸易进出口净内涵CO2总量(Mt-CO2)占总排量(%)

2004

4696

1442.4

30.70

468.2

9.97

974.2

20.75

2005

5200

1765.2

33.90

549.2

10.56

1216.0

23.38

2006

5696

2086.4

36.60

646.8

11.36

1439.6

25.27

注:贸易出口中的内涵CO2量实质是别国在享用我国出口商品时而避免在本国排放的CO2量。

(1)分析萨姆索岛发展风能和畜牧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2)图示区域的地貌受地质时期的气候影响明显,试举三例,并对成因加以说明。(8分)

(3)分析材料二中所描述的现象对欧洲西部气温的可能影响。(4分)

(4)结合材料三,从能源利用、工业结构、对外贸易方面说明我国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提出你合理的建议。(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