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30日6点45分,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桑迪已导致美国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图为飓风“桑迪”某时刻的影像图。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登陆时,纽约时间为
A.29日17时45分 B.31日17时45分
C.29日6时15分 D.30日19时45分
2.上图采用的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GIRS
2013年10月1号上午8点钟,首都各界群众在北京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四周年。根据材料回答11---13题:
1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总是与太阳同升落。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迟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10月1日 D. 12月1日
12.当国庆仪式开始的时候,生活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华侨正在看CCTV的现场直播,请问当地时间和日期是( )
A.10月1号21点 B. 9月30号19点
C. 10月1号的19点 D. 9月30号的21点
13. 当国庆仪式开始的时候,一架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机场起飞,当地时间10月1日9时21分,该客机平稳地降落在美国纽约国际机场,则这架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
A. 12时21分 B. 13时21分 C. 14时21分 D. 15时21分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电中国北极考察站首批队员20日从北京启程,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原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各个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目前有18个国家在此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材料三 岛上多崎岖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煤、磷灰石等储量丰富。植被主要是岩高兰和云莓。岛上建有3个国家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5个鸟禁猎区,3个植物保护区。目前岛上居民约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55%。
(1)当“雪龙号”科考船到达斯瓦巴群岛的海港时,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海域①的名称是 ,“黄河站”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考察站的气候类型是 。
(3)斯瓦尔巴群岛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和 从材料三中看,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经济以是 业和 业为主,该群岛的西部比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的原因是 。岛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4)中国科考队员在斯瓦尔群岛海域发现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的温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蓝贻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样,这个/发现反映出了什么环境问题? 。也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 作用。
(5)斯瓦尔巴群岛上煤的蕴藏量并不丰厚,将煤运到欧洲大陆的距离又很远,在这里采煤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可是煤炭的开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极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行使对群岛的主权
C.虽然利润不大,但不开采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D.挪威本土气候寒冷,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队员到达斯瓦尔群岛上时,以下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队员看到直升机正在轰走朗伊尔城附近的北极熊等凶猛动物,以防它们伤害居民
B.当天夜晚考察队员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
C.岛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运往挪威本土,以保护斯瓦尔群岛的生态环境
D.“黄河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不断减小
(7)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如“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尔马德群岛有“北极地区中的绿洲”之称,而雅鲁藏江大峡谷的热带风光一直延伸到北纬30°的大拐弯处,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8)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会影响到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北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极端生物研发的理想场所。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的建立正是为了研究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考察站却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极点附近,却建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什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