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于此种灾害主要发生地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安第斯山区 B.土壤--红壤 C.植被--干草原 D.土地利用--混合农业区 解析: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距大西洋较远.西侧山脉又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深入.导致该地区降水稀少.而本地区的植被为草原. 答案:C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遭遇了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罕见雪灾。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视民生的措施,最终取得抗灾胜利,获得民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雪灾是由于降雪与积雪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一种气象灾害。这次南方雪灾造成京广线衡阳段电气化铁路受损。右图为中国部分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图

   (1)图中京广线经过的省区及行政中心有                           

   (2)此次南方雪灾的产生,与影响大气环流变化的某些因素有关。你觉得下列因素中与此次南方雪灾有关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全球大气层增温                  B.北半球冰川面积扩大

C.厄尔尼诺现象                    D.拉尼娜现象

   (3)此次雪灾期间,A省与其东部纬度更低的B.C.D.E.F等省不同,没有出现严重雪灾。请根据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4)简述E和F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材料二  1931年广西政府掀起改良风俗运动。1931年,广西省政府颁布《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要求各县政府和警察局督察实施,执行不力者将受到“惩戒处分”。1936年5月,省政府又颁布《广西乡村禁约》,重申禁止和取缔各种陋俗。新桂系当局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政令.法规,以行政命令改良风俗。少数民族改良风俗主要是改装易服,穿汉衣,着汉服,不准穿裙.刺绣衣,不准戴耳环.项圈.手圈和戴尖角帽;取缔早婚和女子婚后不落夫家;破除迷信……,等等。                        

――《历史教学》

   (5)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民国政府在广西的改良风俗运动。

   (6)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后党和政府如何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材料三:“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涌现不少感人事迹,贵阳是2008年一月中.下旬暴风雪的重灾区,不少出租车司机和自驾车主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媒体联手组办的“绿丝带”行动,在出租车和自驾车上挂绿丝带,运送路上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妇孺。

材料四:物价和民生息息相关。在遭受冰雪灾害袭击的我国部分地区,肉.油.菜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我国20多个省区市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以解决物价上涨给人民带来的困难。

   (7)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绿丝带”行动的哲学启示?

   (8)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分析政府采取措施抑制物价上涨过快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交通和农业技术条件的改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川、甘、浙等省农村达70%,全国农村平均起来已经超过20%。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全省实验推行包产到队、到户的责任田,1961年3月毛泽东含糊地批准他进行实验,这使得安徽的粮食迅速增产,并有余粮支援河南、江苏等地。但随即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安徽的做法,曾希圣因此被撤职。在此前后,浙江、山东等地,也有小规模的包产到户的尝试,最终都无疾而终,所有参与其中的干部,全部被整肃,无一幸免。“包产到户”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长期批判。

材料二  1978年秋天,安徽发生大旱灾,为了使秋种(种麦子)能顺利进行,有的地方干部就采取了把生产队的土地直接包给农户种的办法,搞“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万里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又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分田单干,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包干到户,农村土地真正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通过承包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用和平的方式夺了集体的生产经营权。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局有何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农业发展的缓慢,大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二战后,法国开始改造小农经济。首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45年,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发行五年期债券募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共为法国农业提供90亿法郎的资金支持。从1954年起,法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超过了每年政府预算的4.6%。其次,力促土地的集中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年长农民“退休”,政府为其颁发“离农终身补贴”;各地政府成立土地整改组织,负责收购农民的零散土地,进行平整整合后转卖给农业资本家;对于自行合并经营的农场减免税收;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优惠和贷款,农场主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第三,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一方面是政府组织各级农业公会和农业交流协会,通过这个组织传达和解释政府的农业政策,调查农业发展情况,组织农业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是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各种农业合作社,尤其是法国南部各类特种经营的农户基本上都加入到了各种农业合作社中,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建立起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这弥补了各类特种经营难于扩大经营规模的缺陷。第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在第四和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共设立了33所全国性的高等农业学院和农业工程学校,并且各省普遍设立了各种农业技术学校。政府规定,凡是独立经营农场的人必须要具备“农业技师”证书。法国农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法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法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世安《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材料四  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

10493元

11759元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农村

3225元

3587元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7)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五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8)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________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________带,南部位于________带。

(2)自然环境特征:

①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________,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沿海。

②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_______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丰沛。

③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________资源。

④由于该岛邻近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__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季节受________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

(3)人文、经济特征:

①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________产业,其次是第________产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________%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________。

②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____部。

③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单项选择)。

[  ]

A.纺织
B.钢铁
C.汽车
D.信息电子

④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

[  ]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美国1933年4月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此种灾害基本上是一种(  )

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壤污染

2.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                                                 B.过度耕种

C.温室效应                                                 D.灌溉不合理

3.对于此种灾害主要发生地点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湿润区

B.土壤——红壤

C.植被——草原

D.土地利用——混合农业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       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        带,南部位于          带。

2.自然环境特征:

(1)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      ,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

(2)气候类型I为      气候,II为       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     ,降水丰沛。

(3)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      资源。

(4)由于该岛邻近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     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受      影响,经常酿成       气象灾害。

3.人文、经济特征:

(1)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    产业,其次是第    产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     %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      

(2)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    部。

(3)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   (单项选择)

A.纺织     B.钢铁     C.汽车     D.信息电子

(4)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    (多项选择)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