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气候统计表格及资料;
我国鲁西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和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
依据上述材料及数据,回答:
(1)形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人为原因有:________。
(2)在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在沙丘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成片林与网格网络化混农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网格网络化混农林农田,除与成片林具有共同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________。为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树木和农作物的________方面开动脑筋。
(4)此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方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为什么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3)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4)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是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8年未断流。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5)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在解决黄河断流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6)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复杂整体,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7)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关系。
我国鲁西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和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根据下述二表回答问题
表一
项目 | 月份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风力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6 | 48.9 | 26.2 | 26.0 | 3.5 |
表二
利用模式 | 沙区情况或投入 | 土地利用对风沙化的影响 |
单一农作物 | 流动或固定沙丘 | 加速或启动土地风沙化过程 |
营造片林 | 一般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厚网格网化农林 | 对树木无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形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A.粗放开荒 B.破坏植被 C.春早多风 D.土地粘重
读下面气候统计表格及资料,回答问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不同沙区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的作用
利用模式 | 沙区情况或投入 | 土地利用对风沙化的影响 |
单一农作物 | 流动或固定沙丘 | 加速或启动土地风沙化过程 |
营造片林 | 一般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
网格网络混农林 | 无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爱渐减弱,直至消失 |
我国鲁西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或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
(1)形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人为原因是 。
(2)在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在沙丘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 ;种植成片林与网格网络化混农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
。
(3)建立网化混农林农田,除有营造成片林的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