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气候统计表格及资料;
我国鲁西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和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
依据上述材料及数据,回答:
(1)形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人为原因有:________。
(2)在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在沙丘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成片林与网格网络化混农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网格网络化混农林农田,除与成片林具有共同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________。为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树木和农作物的________方面开动脑筋。
(4)此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方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问题。(10分)
材料1: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是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材料2:“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的真实写照。塔里木盆地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材料3: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一些具体做法:上游:实施节水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中游:修建近800千米的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10多亿立方米的河水。下游:跨流域调水,主要是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输水。2002年,塔里木河实施了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开始征收水费。
(1) 如材料1所述,塔里木河流域是重要的绿洲农业区。在引水灌溉中,应注意避免 的灌溉方式,而采用 等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避免农业耕作区的土地发生 。
(2) 材料2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这反映了绿洲因 而后退。
(3) 材料3中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体现了在干旱的内陆河流域,应该 ,既要考虑上游地区的开发,也要考虑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4)该地区生产的棉花在我国质量最好,请分析该区棉花生产区位优势。(3分)
。
(5)与我国南方的高山峡谷相比在西部相对平坦的地区修建水库的最不利条件是( )(2分)
A.工程量较大 B.同等库容下,水面面积较小
C.坝高较高,施工困难 D.施工过程中无法保障工人饮水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问题。(10分)
材料1: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是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材料2:“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的真实写照。塔里木盆地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材料3: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一些具体做法:上游:实施节水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中游:修建近800千米的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10多亿立方米的河水。下游:跨流域调水,主要是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输水。2002年,塔里木河实施了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开始征收水费。
(1) 如材料1所述,塔里木河流域是重要的绿洲农业区。在引水灌溉中,应注意避免
的灌溉方式,而采用 等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避免农业耕作区的土地发生 。
(2) 材料2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这反映了绿洲因 而后退。
(3) 材料3中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体现了在干旱的内陆河流域,应该 ,既要考虑上游地区的开发,也要考虑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4)该地区生产的棉花在我国质量最好,请分析该区棉花生产区位优势。(3分)
。
(5)与我国南方的高山峡谷相比在西部相对平坦的地区修建水库的最不利条件是( )(2分)
A.工程量较大 | B.同等库容下,水面面积较小 |
C.坝高较高,施工困难 | D.施工过程中无法保障工人饮水 |
读下面气候统计表格及资料,回答问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不同沙区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的作用
利用模式 | 沙区情况或投入 | 土地利用对风沙化的影响 |
单一农作物 | 流动或固定沙丘 | 加速或启动土地风沙化过程 |
营造片林 | 一般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
网格网络混农林 | 无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爱渐减弱,直至消失 |
我国鲁西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或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
(1)形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人为原因是 。
(2)在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在沙丘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 ;种植成片林与网格网络化混农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
。
(3)建立网化混农林农田,除有营造成片林的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