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图2-3-11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图2-3-11
(1)此时控制北京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控制福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团。武汉、合肥受___________________锋面的影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长江流域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汛。
(3)请在郑州和长沙两处画出风向。两地风力较大的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京东南方向的气压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材料及漫画“危险”(图11)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3月19日-21日,我国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主要沙源地分别位于蒙古国境内和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在内的16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1)根据所给文字资料,漫画“危险”所指的灾害是 __________ ,从环境问题表现看,它于___________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 等。应对这种“危险”的治理
措施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
(3)我国与蒙古国合作共同采取治理上述灾害的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_______ 原则、 ____________ 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根据下列材料及漫画“危险”(图11)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7分)
2010年3月19日-21日,我国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主要沙源地分别位于蒙古国境内和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在内的16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1)根据所给文字资料,漫画“危险”所指的灾害是 __________ ,从环境问题表现看,它于___________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 等。应对这种“危险”的治理
措施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
(3)我国与蒙古国合作共同采取治理上述灾害的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 原则、____________ 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根据下列材料及漫画“危险”(图11)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7分)
2010年3月19日-21日,我国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主要沙源地分别位于蒙古国境内和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在内的16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1)根据所给文字资料,漫画“危险”所指的灾害是 __________ ,从环境问题表现看,它于___________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 等。应对这种“危险”的治理
措施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
(3)我国与蒙古国合作共同采取治理上述灾害的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_______ 原则、 ____________ 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图10为我国南北方景观示意图。
图10
材料二:图11为2008年2月初我国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图11
材料三: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已有湖北等9个省份降水量超过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过50年一遇,陕西超过70年一遇,而甘肃、青海则超过了百年一遇。从降雪持续时间来看,1月10日至2月初,已有江西、湖南等11个省份降雪日数超过20年一遇,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等5省超过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则是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
(1)材料一中甲图反映的是 地区的景观,乙图反映的是 地区景观。(4分)
(2)结合材料一信息,完成下表。(8分)
秦岭-淮河以南 | 秦岭-淮河以北 | |
一月平均气温 | ||
河流结冰情况 | ||
降水 | ||
耕地类型 |
(3)根据材料二和三中的信息可知,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其原因是 。(5分)
(4)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雨雪天气,对该区域的 作物和 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9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