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6-8题. 6.下列属于图A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 C.科技水平高 D.单位面积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 7.在图B中的①.②.③.④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和饲料作物.下列安排合理的是( ) A.①大棚蔬菜 ②有机茶 ③饲料作物 ④花卉 B.①有机茶 ②花卉 ③大棚蔬菜 ④饲料作物 C.①饲料作物 ②大棚蔬菜 ③有机茶 ④花卉 D.①花卉 ②饲料作物 ③有机茶 ④大棚蔬菜 8.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交通的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6选D.7选C.8选D.第6题.读图A可知.该地区为传统的水稻种植业区.所以其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单位面积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第7题.读图B可知.④处应该布局花卉.因为鲜花对保鲜性要求高.宜布局在接近城镇或交通便利的地方,③处应该布局有机茶.因为该地区位于河流上游.一般为低山丘陵地区,②处宜布局大棚蔬菜.因为蔬菜生长需水多,①处宜布局饲料作物.第8题.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是因为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花卉.蔬菜需求量增大.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交通的发展对该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积极影响.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6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7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1.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2.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3.图8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6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7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l8~20题。

18.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19.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20.图8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6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7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l8~20题。

18.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19.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20.图8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6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判断甲、丙两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3)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 ”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8) ”。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