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25-26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图(一)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二)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1.图(一)中甲地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二)可代表的国家类型分别是(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2.图(二)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材料一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代李釜源撰《地图综要》内卷

材料二  (张之洞在武汉)举办了大批近代轻工业,以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所谓“湖北四局”为代表,……“四局”本身就是整个洋务派举办的纺织工业的代表。

尤其是张之洞举办的汉阳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煤矿联合企业,也是东半球上最早最大的钢铁企业。 ……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招商股100万两接办 ……转入正常生产后,先后为京汉、正太、淞沪、宁沪、沪杭甬、津浦、广九、川汉等铁路提供了铁轨,京汉铁路“除芦保一段外,二千余里,皆属汉厂自造。”

——马东玉《张之洞大传》

材料三  1926年11月26日,国民党在广东举行了中央政治会议,正式决定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去,并于1927年元旦在武汉正式办公。……1926年11月9日,北伐军克服南昌,蒋介石把他的总司令部设在南昌。并把他的嫡系部队布置在闽、赣一带,扩充实力,抢夺地盘,原来主张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变了卦,突然要求改迁南昌。

                                            ——北师大历史系《中国现代史》(上册)

   (1)材料一反映湖广地区经济的什么特点?湖北四局、汉阳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比较材料一、二,你认为当地经济正开始发生什么重大变化?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理由,并简述其产生的后果影响。

材料四 

武汉城市圈略图

   (3)图中所示著名自然景观A是_________,该处景观的最佳观赏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5)位于武汉城市圈中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请综合评价该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材料五  在武汉10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形成湖北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但该城市群地域经济发展彼此分割,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没有形成,产业低水平重复,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武汉作为该地区中心城市和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其服务、辐射、集聚周边城市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上,城市间存在不良竞争。

(6)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五中武汉城市群所存在的问题?

材料六  为了发展经济,湖北从本世纪初开始建立武汉城市圈。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的改革试验成功后,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注: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7)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中图(一)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二)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一)中甲地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二)可代表的国家类型分别是(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图(二)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地处东南的广东、福建历来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对外交往情况

(1)请依据图中历史信息判断是哪一时期的对外交往?简要说明理由。用相关史实说明广州在我国历史上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销江海关,浙海关和闽海关,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歌词

(2)比较分析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政策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史为鉴,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四: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图

注:D所处省份是我国有色金属大省,其中有生产电脑一元件所需的主要金属材料。

(3)上图中E、F两地有相似的历史和现状,E、F两地分别是                       。上图中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生产电脑硬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和D地建了新厂。试分析该公司工业布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30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工业,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7年超过台湾地区,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已经完成大半。但工业发展超过环境负荷,珠三角从机械污染、化学污染过渡到多种污染并存局面。

(4)下图中变化剧烈的曲线是雾还是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材料说明理由。

广州地区雾或霾的变化趋势

注:①雾主要是低温下由水滴凝结成的,而霾主要是由干粒子组成的。

②广东2006年开始推行绿色GDP核算标准。

(5)结合材料五,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如何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材料六: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一个有独特优势、辐射集聚的经济区域。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作用。

(6)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