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内地建国到现在共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以下人口均不包括港、澳、台及福建省的马祖、金门等岛屿的人口)
第一次 1953年 5.49亿
第二次 1964年 6.95亿
第三次 1982年 10.08亿
第四次 1990年 11.34亿
第五次 2000年 12.66亿
材料二、1996年全国(加权汇总)15岁以上男性职业和生男孩后又生一孩比例
职业 | 构成(%) | 生男孩后又生一孩构成(%) |
专业技术人员 | 4.6 | 3.4 |
科级以上比例 | 3.7 | 1.6 |
生产运输人员 | 10.7 | 7.2 |
办事人员 | 5.0 | 3.6 |
商饮服务员 | 3.7 | 2.0 |
个体劳动者 | 3.7 | 4.0 |
农林牧渔者 | 47.8 | 70.2 |
其他劳动者 | 5.7 | 5.7 |
未在业 | 15.3 | 2.3 |
(1)从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看,人口平均每年增长最快的是
A、1956年~1964年间 B、1964年~1982年间
C、1982年~1990年间 D、1990年~2000年间
(2)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转变较快,已接近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大大下降,但是从表中仍可看到不符合生育政策的生育行为,集中在 (劳动者)身上,原因是: 。
(4)从表中看出我国从事 产业的人占绝对多数,这种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
(5)以上说明计划生育仍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其重点和难点在 。
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浙江省位于27°03′N到31°11′N,东经118°02′到123°08′之间,浙江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材料二 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
材料三 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降水量 | 43 | 75 | 90 | 137 | 179 | 223 | 160 | 276 | 182 | 102 | 44 | 51 |
材料四 浙江和新疆生产总值和增速示意图。
(1)据材料一,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浙江“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特点,分析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分)
地区 | 差异 | 原因 |
新疆 | ||
浙江 |
(3)据材料一、二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两省区河流开发利用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7分)
(4)根据材料三简析浙江省某地6月、7月、8月这三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
(5)舟山与绍兴1月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5.7℃、4.2℃,分析舟山1月多年平均气温高于绍兴的主要原因。(3分)
(6)根据材料四,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4分)
(7)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试分析新疆承接浙江省纺织服装加工业的原因。(4分)
(8)近些年来,杭州、嘉兴、绍兴地区以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导的花木、蔬菜等种植发展较快,简述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材料二 据报道,被称为海上生物乐园的澳大利亚大堡礁,由于海水逐渐变暖及人们的过度开发,如果不挽救,未来10年内这美景将彻底消失。另据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关于国际海洋现状的会议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警告说,到本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灭绝将会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三 珊瑚礁的形成示意图
(1)珊瑚礁根据结构和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对应于上图,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按照珊瑚礁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 B.C→B→A
C.A→C→B D.B→A→C
(2)根据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推断,该海域的地壳运动特点是________。从大堡礁的形成过程看,其属于________岩。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大堡礁即将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 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率排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省区市 |
上海 |
北京 |
天津 |
广东 |
辽宁 |
黑龙江 |
吉林 |
江苏 |
新疆 |
内蒙古 |
人均GDP (美元/人) |
7 330 |
6 410 |
5 340 |
3 630 |
2 830 |
2 100 |
2 020 |
3 710 |
1 890 |
2 590 |
人均GPD排名 |
1 |
2 |
3 |
6 |
8 |
11 |
12 |
5 |
14 |
10 |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_的标志。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原因。
(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入率高
(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 |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年龄构成 | ||
0-14岁人口 | 222459737人 | 占16.60% |
15-59岁人口 | 939616410人 | 占70.14% |
60岁及以上人口 | 177648705人 | 占13.26% |
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 ||
城镇人口 | 66557万人 | 占49.68% |
农村人口 | 67415万人 | 占50.32% |
注:与2000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1)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
、 。(4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这种模式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 阶段。(1分)
(4)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