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 A.能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B.各种动物 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生物以外的一切无生命物质和能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

[  ]

A.能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C.各种动物及植物

D.生物以外的一切无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充满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生物息息相关。绿色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成员,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判断1~4题:

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

[  ]

A.消费者
B.非生物环境
C.生产者
D.分解者

2.有的绿色植物是优良的饲料,牛奶的质量与饲料有较大的关系,人喝了牛奶以后,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

A.胃
B.食道
C.口腔
D.小肠

3.地球上的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会造成

[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臭氧空洞

4.下列植物指示酸性土壤环境的是

[  ]

A.芦苇
B.铁芒萁
C.碱蓬
D.骆驼刺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___,进入该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留民营村以_________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一个_________全面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5)从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成;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已于2006年7月1日运行。

(4)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回答:

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

(5)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

  青藏铁路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活动的关系。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该表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示的部分世界优秀的“治水”城市案例,读表完成21-22题。

案例

 

鹿特丹 水广场

成都   活水公园

杭州 五水共导

大阪  水都

核心理念

鹿特丹水城2035工程通过“水广场”等措施,计划用25年的时间使得鹿特丹摆脱海平面上升和洪涝灾害的弊端。

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人水相依”生态理念,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展示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工程,其生态自净的方式是降低成本和实现生态化的有效手段

通过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的治水概念,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

通过大阪在“防洪抗灾”“清洁水质”“水滨城市改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体现环保技术与环境共生的融合。

1.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四座城市共同展示了“水与城市”主题,但是侧重点不同,下列描述与城市核心理念一致的是: (  )

A.鹿特丹水广场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B.成都的活水公园通过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快水体流动和培养水生植物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C.杭州五水共导的主要目的是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提高土地的出租价格和吸引廉价劳动力

D.大阪水都“清洁水质”依赖的是环保技术,所以在发展中国家难推广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城市生态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    )

A.消费者(指众多人口)多,产生的废弃物多,大量的垃圾要输送到城市以外分解

B.分解者(指微生物)多,所以病毒和虫害多

C.生产者(指给人类供给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少,所以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城市的生态环境总比农村生态环境要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