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图中,可能表示陆地1月份等温线图的是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3 我国土地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的利用原则.原因是 ①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②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 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 ④人均耕地少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下面四幅图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指出下列4组中正确的是 A①锡林郭勒.卧龙 ②长白山.鼎湖山 ③武夷山.梵净山 ④神农架.西双版纳 B①锡林郭勒.卧龙 ②长白山.鼎湖山 ③神农架.西双版纳 ④武夷山.梵净山 C①长白山.鼎湖山 ②锡林郭勒.卧龙 ③神农架.西双版纳 ④武夷山.梵净山 D①长白山.鼎湖山 ②锡林郭勒.卧龙 ③武夷山.梵净山 ④神农架.西双版纳 5 下列地区植树造林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是 ①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 ②河流上游高山峡谷区的植树造林 ③“三北 防护林 ④江苏.广东滨海地带的植树造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某地年平均气温为27.2°C.年降雨量为2413mm.且各月分配均匀.形成该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纬度位置较低 B 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C该地四周全是海洋 D太阳辐射强度大 7 读下图.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 A地中海式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陆地           B.乙地是海洋

C.乙地是北半球         D.丙地受山脉影响

图中乙点的温度可能是:

A.>2℃                 B.<4℃    

C.2℃< 乙<4℃         D.<2℃或>4℃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数值a<b),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示等值线是等高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N都可能会有河流发育,但两河流的流向不同
B、仪考虑海拔因素,P地气温可能比Q地略低
C、P、Q两点不可以相互通视
D、如果该地位于我国境内、P地E午的光照条件比下午好
2、若图示等值线是等温线,则F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如果M、N线处的海陆状况不同、则图中M处可表示北半球1月份的陆地
B、如果M、N线处的弯曲是洋流导致的,则N处有寒流流过
C、如果该图位于大陆,且M、N线处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N处呵能是山脊
D、如果该图表示某地白天的气温差异,且M、N线处的气温差异是由于受不同的天气系统控制导致的,
    则N处可能受气旋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问题。

1.M、N两地区位于同一纬度的不同海区,曲线代表等温线,关于此图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海区在南半球

B.N处为暖流

C. M、N可能在中低纬度海区

D.若图示为太平洋海区,N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2.如果M、N表示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区的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的温度低于N地

B.M地为陆地,则表示的季节为此区冬季

C.M地为海洋,则表示的季节为此区夏季

D.此图若是7月份等温线图,M为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问题。


1.M、N两地区位于同一纬度的不同海区,曲线代表等温线,关于此图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此海区在南半球
  2. B.
    N处为暖流
  3. C.
    M、N可能在中低纬度海区
  4. D.
    若图示为太平洋海区,N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2.如果M、N表示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区的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M地的温度低于N地
  2. B.
    M地为陆地,则表示的季节为此区冬季
  3. C.
    M地为海洋,则表示的季节为此区夏季
  4. D.
    此图若是7月份等温线图,M为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亚欧大陆部分轮廓,回答问题。


1.图中等温线所表示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1. A.
    1月份
  2. B.
    4月份
  3. C.
    7月份
  4. D.
    10月

2.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河流


  1. A.
    无凌汛现象
  2. B.
    冰期较短
  3. C.
    流向大致东西延伸
  4. D.
    流向大致南北延伸

3.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1. A.
    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2. B.
    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3. C.
    西部海岸线短
  4. D.
    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